第(1/3)頁 大波玲所說的七大恨可比努爾哈赤的七大恨的“含恨量”可足多了! 努爾哈赤的那些“恨”中,真的可以拿到臺面上說說的,無非就是他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在王杲之亂中被李成梁指揮的明軍誅殺。 其實起兵造反為父祖報仇,也不失為英雄好漢。不過把另外六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祖被殺湊在一起,拼出七大恨,實在顯得氣量不足。如果不是特別能打,兒孫也給力,明朝那邊又拉垮,這七大恨一定會被后世史家當笑話來評論的。 而大波玲所說的潮州七大恨,那可真是分量十足,幾乎每一條都跟喬林都這邊普普通通的潮州人休戚相關。 而且這七大恨,幾乎都是滿清王朝在瞎折騰。 特別是海禁、遷界、屠殺、圈地這幾件事兒,都把潮州人,乃至整個廣東的貧下中農逼得都快沒活路,當然也沒了出路。 而這些政策對清朝的統治其實沒什么好處......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樹敵找麻煩。 甚至清王朝最后的覆滅,同這些瞎折騰的政策關系也不小! 本來廣東、福建一帶的老百姓造反精神不怎么足,他們緊挨著大海,可以靠海吃海,可以出海謀生。明末時天下一片叫反,廣東、福建也是安安穩穩的。 可是換滿清上來后,先是一陣亂殺逼反了一部分鄭家人——其實封鄭芝龍一個靖南王又如何?無非就是三藩變四藩,而且鄭首富自己會搞錢,不僅不用朝廷花錢養,還年給皇帝老子送錢,這不挺好的?可滿清那邊偏偏要濫殺無辜! 把鄭成功逼反后,清廷又在廣東福建各地一通濫殺。殺完之后又覺得逃到臺灣島上半死不活的老鄭家會威脅大清統治,于是來了個沿海遷界——這下可要了廣東人、福建人的老命了。 這些地方的人都有混不下去就出海的傳統! 而且在明末的時候,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覆蓋東南亞和日本的貿易、移民網絡。有兩三萬艘屬于廣東人、福建人的帆船在中國沿海、東南亞、日本等處往來。 這些在海外溜達的船或是人,雖然不太會聽大清朝廷的話,但也不會對清朝構成太大的威脅。而且還會源源不斷的把廣東、福建乃至廣西的過剩人口輸送出去。 這三個省的人口如果少了,就不會那么卷,就不會卷出一個太平天國,也不會卷出那么多的洪門兄弟了。 可是鰲拜那伙人卻在康熙初年聽信了黃梧的餿主意,搞出了一刀切的沿海遷界,直接斷了絕大部分廣東、福建人民的出海之路,也讓海外的華人和華商斷了補充,漸漸的在和西洋殖民者的競爭中敗落。 也把原本在歷史舞臺上打醬油,沒有什么存在感到廣東人、廣西人愣是逼成了反清先鋒軍。 所以現在聽大波玲說出“七大恨”的喬林都林家的子弟都恨哭了。沒哭的也都眼睛通紅,看著要怒發沖冠了。 就在哭是一片的時候,不知道誰忽然吼了一嗓子:“不如反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