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俯瞰巴黎-《巴黎圣母院》
第(2/3)頁
上面介紹完了巴黎的街道分部狀況,現在再來介紹一下巴黎城區建筑的總體輪廓。那么,1482年的巴黎城究竟有著怎樣的面目呢?
沿著圣母院的黑暗樓梯上到頂層,由上而下縱向來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聳立在城區半空中冒著黑煙的煙囪、雜亂無章的屋頂、鐘樓和塔尖,除此之外就是橋梁和廣場。這些高矮不一、大小不一的事物位于巴黎的各個角落,因此整個巴黎城看起來是那么的擁擠不堪。還有那石墻、尖角屋頂、懸空小塔、十一世紀的石頭金字塔、十五世紀的石板方碑、城堡主樓那光禿禿的圓形塔以及教堂的方形塔,它們是大,是小,是新,是舊,都可以一眼看出來,讓人眼花繚亂。不過,為了讓讀者清晰地看到這一切,我們就分層次來介紹一番,從比較大的重要建筑群開始。
先來說內城,按照索爾瓦的叫法,這里稱為“城島”。以前有這樣幾句概括內城的話:“城島就像一只大船在塞納河中央的順流方向,由于陷入泥沙而擱淺。”15世紀,這艘大船以五座橋梁為纜繩,系泊于兩岸之間。這種船狀城島,自然引起了紋章學家的興趣,因為古巴黎的城徽上面就是船形的圖章。依照這個船的形狀來圖解巴黎內城,首先它的船尾朝東,船頭朝西。船頭是圣小教堂的圓形鉛皮屋頂,屋頂上面有一個形狀尖尖的鐘樓,這座尖塔鐘樓看上去非同一般,它的造型大膽,雕刻精美,做工也很細膩,圓錐體周遭的雕刻也是紛繁復雜,透過尖端的縫隙可以直接看到天空,真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圣母院的門前有三條街道,它們一起匯入古老房屋林立的廣場。廣場南側矗立著一家年久失修的醫院,而廣場的左邊、右邊、東邊、西邊聳立著21座教堂的鐘樓,它們分別建于不同的年代,風格特征也是不同,比如,圣德尼教堂是羅曼式的鐘樓,圣彼得教堂和圣朗德里教堂是尖鐘形鐘樓,這些各不相同,千姿百態。巴黎圣母院的后面,是哥特式的修士庭院,南面是半羅曼式的主教府邸。再往四周看,是各式的居屋建筑,互相排列得密密實實。值得一提的是,圣小教堂右邊,面向北方,正是司法宮塔群的所在地。內城的最西面是一個小小的御花園,花園里綠樹蔭翳,鮮花簇簇,宜人雅致。至于塞納河,從圣母院鐘樓上面俯瞰,根本看不清它的全貌,只能看見它兩端的水面,河的主體已經被橋梁覆蓋,而橋上卻是布滿了房子。
現在順著橋梁去看一下左岸的城區,那就是大學城。進入大學城,首先看見的是小塔,就是前面說過的“巴黎四塔”之一,因為它的外形又矮又胖,故稱之為“小塔”。小塔的一端就是小橋的起始點了。從東往西遠眺,可以一直從小塔看到納勒塔。這可是一個很遠的距離,在區域中布滿了房屋,由于時間太過久遠,所以呈現出不同的建筑風格。這一帶是居民居住的主要場所,很多雜亂無章的細小街道穿插于這些房屋之間,這些狹長無序的街道使整個街區都失去了規則。有時突然出現的街口把房子一劈為二,正因為這樣,庭院、花園、立體建筑和一些公館的廂房,便夾雜在許多房子中間,就像是尊貴的老爺太太們躋身于平民百姓之間。而且這樣的公館數量還不少,沿著河岸這樣的公館有五六個。洛林公館,它和貝爾納修道院一起毗鄰小塔,除此之外,還有內斯爾公館等。
大學城以年輕氣盛、充滿活力的大學生為主,因此它要比內城有朝氣得多。也正因為這樣,整個大學城從早到晚都充斥著大學生們的喧鬧聲。不管哪里發生一些小事,只要是傳到了這里,都會被這些學生吵得沸沸揚揚,所以內城的主教大人都對此地非常不滿。為了壓制學生們的囂張氣焰,也曾抓捕過幾個學生,殺雞儆猴,可這不但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而且學生們比以前更加放肆,更加激進了。這里不光有大學生的喧鬧,還有洗衣婦女在這里大聲的歌唱,她們肆無忌憚地在這里打鬧嬉戲,這樣的一道美麗景觀也不失為大學城的特色之一。
大學城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沒有割裂的整體,相當完整和統一。那數不清的屋頂,幾乎都是一樣的建筑特色:有棱有角、厚實密集,它們的質地都是一樣,因此,從這方面來說,大學城要比內城整齊得多。也正因為建筑統一的原因,所以即使街道依舊雜亂狹窄,也不會太過影響城區的整體面貌。大學城里面的四十二所學校,分部均勻,遍布城區的各大角落,這些美麗建筑有趣的屋頂,與其他建筑的形式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它們只是一些幾何圖形的平方或立方乘積罷了,除了大小有一些差別外,再無其他。因此,這種多樣化并沒有影響到整體,它們在豐富了整體之余,還不顯累贅,這才是最難得的。當然,這里還有一些其他官邸,漂亮壯觀,比如:納維爾公館、羅馬公館、蘭斯公館,只可惜這三座公館現如今已經找不到了,不過,值得慶幸和欣慰的是,克呂尼公館還保存至今。但是幾年前,一個愚蠢的笨蛋將它的塔樓鑿去了,使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建筑成為了令人遺憾的“殘疾”。另外,還有一座羅馬式宮殿,它有著好幾道美麗的圓拱頂門,它其實是朱利安建造的公共澡堂。除此之外,這里還有幾個能夠吸引人矚目的建筑,分別是:貝爾納修道院、圣熱納維埃夫修道院、索爾朋、圣伯努瓦修道院、結繩派修道院以及奧古斯特教派修道院。這幾個修道院不但漂亮中透著莊嚴,而且壯麗中還透著肅穆。各個學院實際上是修道院和世俗的過渡環節,它們既不像修道院那般古板,也不像民居那么庸俗;它們既不像修道院那樣教條,也不像民居那樣的雜亂,它們在兩者之間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大學城里還有好幾座教堂,它們凌駕于一切事物之上,坐落在大學城中的這幾座教堂與以氣氛活潑著稱的大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們在一起顯得那么不和諧,不對稱。這幾座教堂的建筑風格多樣,有羅曼式藝術,哥特式藝術,還有兩者混合交叉的藝術,很顯然它們也是經過多年的累積建成的。這些教堂高踞于其他建筑之上,仿佛在這片巨大的和諧體中,又增添了一種和諧;教堂隨時突破繁復重疊的形象,逐漸顯示出其尖銳的尖頂世界,只不過這種尖頂有些夸張,但就是這種夸張恰恰象征了教堂的權威。
大學城位于丘陵地帶,東南方突起的巨大圓丘,便是圣熱納維埃夫山。從巴黎圣母院鐘樓俯視這里非常有意思:許多彎曲狹長的街道和一大片房子,從圣熱納維埃夫山的山頂向四面八方逐漸延伸,仿佛這些街道和房屋是從山上沖下來一樣,一直沖到河邊,姿態各異。有的好像要摔倒,有的又好像要回頭往上爬,似乎它們都在彼此相互制約,相互依靠。街道上來來往往移動著無數猶如螞蟻一般的黑點,似乎想要把眼前看到的美景攪亂,那便是從高處看見的熙熙攘攘的密集人群。
總之,那些不計其數的屋頂、尖塔以及此起彼伏的建筑物,以一種奇怪的樣子,扭曲著、割裂著大學城的整體輪廓。從它們散亂的縫隙中,我們甚至可以隱隱約約或者直接就能看到一大段長滿青苔的院墻,一座粗壯的圓塔,以及一座堡壘似的城門,那便是菲利浦·奧古斯特時期大肆修建的道院。旁邊是一片郁郁蔥蔥的草地,再過去一點是一條不知通向何處的馬路,路邊是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子,可是這里的人煙明顯稀少。不過,還是有一些城外郊區是比較大的。首先就是始自小塔的圣維克多鎮,小鎮里的一座橋梁架在畢埃爾河上。另外那里還有一個教堂,里面有路易六世留下來的墓志銘;教堂的頂部屬于八角尖頂,還有四座十一世紀的小鐘樓。然后是圣瑪索鎮。三個教堂和一個修道院就位于那里,也許是年久失修的原因,教堂已經相當的破敗。再往遠處走,就到達圣雅克鎮。樹立在十字路口的一個非常漂亮的十字架,是圣雅克鎮的一個標志性路標。進入小鎮,便能看到圣雅克教堂,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藝術的代表性教堂,尖形屋頂十分引人注目。除此之外,還有一座叫做圣瑪格洛瓦的教堂,它建于14世紀,據說它的中堂曾經被拿破侖改成草料場,不過這座教堂至今保存得都很完整,非常漂亮。還有田園圣母院,里面有拜占庭式的鑲嵌圖案。視線繼續朝西看,拋棄田野中的夏特婁修道院(它和司法宮建于同一時期),跨過幾乎沒有行跡的伏維爾廢墟,繼續向西再次眺望,三個羅曼式尖頂建筑物映入眼簾。圣日爾曼鎮盡管地處偏僻,但是發展得相當不錯。圣緒皮斯修道院就在這里,這里有著二十幾條街道連接南北。從這里還可以看見一個小圓塔和圣日耳曼集市的四面圍墻,這是副主教恥辱柱。再過去,稍遠的地方是瓦廠,通向民窯的窯廠街,建于小山崗上的磨坊,還有麻風病院。
看完大學城的風景之后,我們把目光轉向右岸的新城。新城的風光迥然不同。新城比大學城大得多,而且也不像大學城那樣統一。一眼就可以看出它分為極為清晰的幾大塊。首先來看東方的這部分城區,這里宮殿林立,一直延伸到河邊。四座幾乎緊挨著的府邸:如意府、桑斯府、巴伯府、王后行宮。它們占據了從諾南迪艾爾街,至塞勒斯丁修道院的空間。這幾座豪華的府邸前面,盡管有著臨河的幾所暗綠色的破房子,卻遮擋不住游人的視線,仍然可以窺見府邸正面可觀的角度,寬大的四方形石頭窗子,雕刻精美的尖拱形大門,尖脊、輪廓鮮明的圍墻。這一群宮殿后面,是神奇的圣波爾府邸,其圍墻無邊無際,多式多樣,向四面八方延伸。有些帶有內隔墻,圍以柵欄,筑有雉堞,宛如城堡;有些被大樹遮蔽,好像查爾特勤修道院。在圣波爾府邸,法蘭西國王排場可謂闊綽,他安排了二十二位地位與王太子和勃艮第公爵相差無幾的王子以及他們的仆役。在這里有必要提一下的是,王子的套房不少于十一個房間,從客廳到祈禱室無所不包,更不用說走廊、浴室、蒸氣浴室等,更是應有盡有。國王的每位客人還享有專用花園、專用廚房、專用食物儲藏室等。還有家禽飼養場,里面還有二十幾個作坊,從燒烤到配兌酒水。還有各種各樣的游戲場所,數不勝數。這里比起當時國王的行宮——盧浮宮一點都不遜色,有“城中之城”之稱。
盡管圣波爾府邸被那四座府邸半遮掩著,但依舊是那么恢弘大氣、壯觀精美。圣波爾府邸還有三個附屬的大樓,它們是在查理五世在位時被合并在一處的。大樓和主殿之間有一些精致的彩色玻璃窗和小圓柱的長廊連接。這三座附屬建筑分別是王宮、盧浮宮和圣波爾大廈。這里的景色十分優美,間或有參天的橡樹,撐起讓游人歇息的綠蔭;間或有清澈的小溪,閃爍著粼粼波光,其中還能看見天鵝在逍遙地嬉戲;還有很多庭院,就好像是這一群建筑中頑皮而又惹人憐愛的孩子。獅子宮的低矮尖拱,由很多粗短的薩克遜柱子支撐著,被一道道鐵柵欄封得嚴嚴實實,就好像里面真的關著一只兇猛的獅子一樣。瀏覽完這一切,就可以看見圣瑪利亞教堂了,不過,這個教堂確實有點破舊。左邊還有巴黎府尹公館,兩側分別立著四座精致的小塔。中間,最里面的才是圣波爾行宮的真實面貌。它那重疊的大門,從查理五世以后便慘遭厄運,在建筑師手下任意宰割,在小教堂里,在走廊里,還堆砌了墻壁。行宮的兩座高塔緊緊貼在一起,高頂的圓錐形頂蓋下面雉堞起伏,從遠處往這里看,那簡直就是一頂別具一格的卷邊帽。
我們的目光繼續向遠處看,沿著環形宮殿群拾級而上,穿過外層房屋中的深谷(圣安東街在房屋中穿行而過),昂古萊姆府邸(我們只談主建筑)便映入我們的眼簾。要知道,這可是一座匯集了好幾個時代的建筑精華的豪華住宅。原本它是很古老、很舊的,可不知道是哪個自以為天才的建筑師為它打造了一塊嶄新的補丁,看起來非常不和諧。這座文藝復興時期的現代宮殿,屋頂陡峭,上面還裝滿了鏤花的雨水管,披著鉛皮,鉛皮上還有很多古怪圖案,而這些圖案是用閃閃發光的鍍金銅做成的。這個屋頂真算得上是新穎、豪華之至,盡管年代久遠,但風采依舊迷人。府邸中還有一些粗壯塔樓,不過也因年久失修,看起來就像是馬上就要被曬爆的大酒桶,上面已經滿是裂紋。后面是個尖細高聳的杜爾內爾宮,它明顯要比那些粗壯塔樓好看多了。無論你把視線望向哪里,不管是香博爾還是阿朗博拉,都沒有這里有魅力:這里到處都是尖塔、小鐘樓、煙囪、螺旋梯,還有那些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鏤空燈籠,更有無數的亭臺樓閣,真可謂不拘一格、各有千秋,紛紛表達著各自難以言傳的美韻。
在杜爾內爾宮的右邊,有一簇黑漆漆的大型炮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應有盡有,看起來就好像是一根橡皮筋把它們綁在了一起。還有就是那座主樓上的槍眼,簡直比窗戶還多。周圍還有一架吊橋,但是這個吊橋基本上已經成了一個擺設,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而臭名昭著的巴士底監獄,就在吊橋的對面。眾所周知,這里是關押犯人的,一靠近這里,陰森恐懼的感覺就讓人不寒而栗。這座巨大建筑的腳下,在炮彈射程之內,埋在兩座塔間的便是圣安東門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乐都县|
巴楚县|
依安县|
景宁|
浪卡子县|
上杭县|
瑞安市|
房产|
富民县|
增城市|
抚远县|
咸阳市|
高碑店市|
莱阳市|
贵阳市|
库尔勒市|
通许县|
新化县|
新闻|
化德县|
泰和县|
巩义市|
江北区|
贵阳市|
绥宁县|
类乌齐县|
定西市|
宽城|
昭平县|
万安县|
根河市|
平湖市|
基隆市|
台中县|
江达县|
英山县|
项城市|
克什克腾旗|
忻州市|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