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歷深邃的眼眸看了眼跪坐在一旁的易澤。 刻劃著神秘眼睛符號的龜甲,以一種違背物理定律的方式懸浮在半空之中。 牛頓看了都想打人。 半空中,其實也就是離地一兩尺左右,高度剛剛好到了易澤胸口的位置。 同之前緩緩旋轉著的血珠一般,龜甲同樣在半空中旋轉著。 就像是一只還在水里打著璇兒的烏龜。 歷的動作很輕柔,提拉過來一只炭火小鼎。 小鼎有三足,四周雕鏤著各種異獸的圖案,非常精美。 如果能夠拿回到現代,絕對是一尊不輸于四羊方尊的精美國寶。 不過就是這般精美的器具,此刻居然也只是用來做火爐而已。 三足兩耳一鼎,暗合道家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之數。 只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后世所謂的道家。 因此這一尊三足兩耳小鼎,到底有著什么樣的寓意,誰也不清楚。 或許單純的只是因為這樣穩定。 小鼎之中,炭火熊熊,發出橙色的焰光。 看得出來,里面的溫度很高。 歷的動作并沒有結束。 他從懷里摸出一片竹簡,而后又拿出一支簡單地毛筆來,活著朱砂在上面寫下簡單地符號。 竹木簡是殷商時期最為主要的書寫載體,這一點毋庸置疑。 至于后世發現的全部都是龜甲獸骨,也很容易理解。 三千多年的時光過去,再怎么堅韌的竹木簡都會隨著風霜而朽爛。 只有埋藏在地底的龜甲獸骨,因為本身材料的特殊性,得以永久的保存下來。 至于當時有沒有如今所說的墨汁,現在已經不知道了。 筆墨紙硯,現在所說的文房四寶,產生的時間并不在同一條線上。 筆,絕對是這四者里面產生的最早的一個。 而后世常用的黑色墨汁,在以前依舊是處于天然墨的狀態,比如說煙灰,顏料,朱砂等等。 在目前已經發現的甲骨之上,就曾經有過用朱砂書寫的文字的痕跡。 歷經三千多年,依舊清晰可辨。 后世常說蒙恬改良了毛筆,使得毛筆具有了更好的書寫性。 但在古老的陶器時代,人們就已經創造出了毛筆這一書寫材料。 殷商時期用毛筆書寫,并不是什么奇怪的現象。 易澤很好奇歷在竹木簡上寫了什么。 湊過去看了幾眼,上面的符號他一個也不認識。 這就很尷尬了。 易澤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歷工工整整的書寫完成,而后將竹木簡投入小鼎之中。 熾熱的高溫很快就將竹木簡引燃,一團火焰噴了出來。 “這或許就是上達天聽?” 易澤心里嘀咕了一句。 后世有關于殷商時期占卜的流程,基本都是依據殘缺的史實,外加合理的推測得來。 但是因為史實本身具有的殘缺性,這其中的細節部分會不會因此有什么缺漏,誰也不敢說沒有。 畢竟史書上的文字,經過了三千多年的變化,誰也不知道這中間會不會有人增刪一兩句,或者說幾個字。 作為書面文字書寫的史書,結構嚴謹,基本不會出現大白話,更有甚者,不太重要的信息都會被剔除出去。 因此,到了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據史書記載進行合理推測的殷商占卜過程,更多的顯得籠統,有幾分不真實性。 總會給人一種沒有太多儀式感的感覺。 似乎,這占卜,也不過如此。 但殷商作為一個對鬼神無上尊崇的時代,又怎么可能在這種涉及到鬼神的占卜細節上有所缺漏。 就好比現在進了佛寺,也沒人進去高喊一聲福生無量天尊。 儀式的簡單細節,看起來不起眼,其實才是一種信仰的精華所在。 這代表了一種廣為流傳的簡單宣傳,太過于復雜或者完全不在意,都不可行。 什么阿彌陀佛,福生無量天尊,阿門,這些簡單而又朗朗上口的短句,其實背地里都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也是宗教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打造出來的金字招牌。 因此,作為尊崇鬼神到了一種極致的殷商,對于占卜過程中的儀式更會注意,不可能有什么紕漏。 歷此刻表現出來的復雜手法,其實就表明了這一點。 無論是修整龜甲是做出的特殊手勢,還是如今正襟危坐書寫竹木簡投入小鼎時的專注,其實表明的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古老相傳的儀式。 鬼神看不看得到并不清楚,但是人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竹木簡焚燒成了飛灰,空氣中透著一股清新的竹子味道。 歷抬手將龜甲取了下來,直接整個放置在小鼎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