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兩人互相打過招呼。 對易澤的節(jié)目而言,這確實是人生頭一次。 前四期都沒有過這樣的嘗試,但這一次,易澤還是決定將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原原本本的還原出來。 觀眾們也覺得特別新鮮。 這也是在易澤節(jié)目之中,第一次看到有人被邀請上臺。 “趙老師負責的是兵馬俑的什么工作?” “我是一名文物攝影師,拍攝考古挖掘和秦陵文物,已經(jīng)有23年的時間了。” 趙震的話語平淡,但是這一個數(shù)字一出來,就驚訝了不少人。 二十三年的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在從事著同一份工作,除了熱愛之外,再也想不到有其他的原因,能夠讓一個人堅持這么久。 “趙老師您不累嗎?23年的時間,這可不短,而且趙老師看上去非常年輕,看來在秦陵工作,確實讓趙老師心中歡喜。” “其實還好,每天大概是六個小時到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走上幾萬步,不停的站立蹲下,見縫插針,雖然很多時候都是灰頭土臉的出來,但是一想到自己從事的工作,就不會感覺到累了。” 易澤看著趙震眼中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的歡喜,便知道,眼前這個并不是特別高大的男子,對自己的這份工作,當真是愛的發(fā)狂了。 “最近聽說趙老師在給整個俑坑近八千尊兵馬俑進行拍攝,能不能分享到一些照片給我們。” “可以可以,到目前為止,我已經(jīng)完成了一號坑八百六十二尊陶俑的拍攝,大家一起看看他們的模樣。” 隨著話音落地,后方水波一樣的空氣化作一塊屏幕,上面出現(xiàn)了一幅又一幅樣貌不一的兵馬俑照片。 精美,細致,卻又十分平凡的一張張臉,各有千秋。 “我發(fā)現(xiàn)這些兵馬俑長得都不一樣,各有特點。” “對對對,千人千面,每一尊兵馬俑都是特殊的存在。” “趙老師,您從事兵馬俑拍攝工作二十多年,心里是什么感覺?” 當易澤問起這個問題時,能夠明顯看到,趙震的目光都發(fā)生了些許變化。 他的眼中,閃過回憶,似乎是再一次回到了拍攝之時。 “這種感覺,其實非常特殊。” 趙震語氣發(fā)生了變化,手上的動作也逐漸的多了些: “當我透過鏡頭,看著他的眼睛的時候,我似乎能夠感受到他的呼吸。” 趙震深深呼出一口氣,眼眶微微有些發(fā)紅,聲音中多出了幾分哭音: “在那一刻,眼前的秦俑已經(jīng)不再是陶俑,而是我們的祖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