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易澤耐心的為孔子解釋著。 孔子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自然很快就明白了易澤的意思,他輕輕撫摸著講臺,目光中流露出欣喜之色。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好啊!” “能否帶我去看看,后世學堂。” 眼見得孔子眼中的期待之色,易澤點點頭:“自無不可。” 這一次與國寶的對話,與上次完全不同。 同四羊方尊對話之時,喚醒的國寶之靈為四羊方尊之靈,因此有了三問三答。 這一次,卻直接將孔子本人喚醒! 原本易澤還有些驚訝,但轉念一想,《論語》是記載孔子思想言行的語錄體典籍,書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孔子言行舉止,因此能夠喚醒孔子,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或者說,《論語》一書的靈,就是孔子! 這位在教育中有著深遠影響的老人,會期待后世教育,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就像是自己親自種下去的一棵樹苗,在幾千年后,已經枝繁葉茂,碩果累累,誰不想上去摘下一顆果實,品嘗一下其中的滋味。 易澤伸出手指,輕點講桌,只見周圍環境變化,三尺講臺有如一葉扁舟,載著易澤與孔子,前往后世。 “神乎其技,幾近造化。” 孔子在一旁感嘆著,而后便見得群山聳立,郁郁蔥蔥,而在群山之中,蜿蜒公路連通的地界,一面鮮紅的旗幟迎風飄揚。 “剛強,勤敏,寬厚,慈惠,知禮,質樸。” 孔子輕聲念著墻壁上金色的大字,目光中帶著贊許。 “此為何人所書?” “是這座學校的老師,以桂梅為名,品行高潔,志向忠純。” 走進學校,書聲瑯瑯。 易澤引著孔子,走進一間教室。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尺講臺上,溫柔的聲音傳了下來,順著鏡頭看去,只見一位面色蠟黃,形容消瘦的女老師挺拔著站在講臺上,面上雖有病容,但目光卻堅定有神,細心地為下面的學生講解著書本上的知識。 而坐在下面的學生,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女學生。 孔子見之,面色并無過多的震驚,只是略有些感嘆:“我曾說有教無類,意在全天下所有人,不分高低貴賤,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權力,只可惜,終究還是未能成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