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信任的人,無論你怎樣勸說也不會得到效果,因此,信任是勸說的第一步。怎樣才能讓人信任呢?首先就是讓對方覺得你是自己人,是替他著想的。 信任是勸說的第一步,讓對方覺得你是“自己人”能夠讓你的勸說事半功倍。尋找共同利益,利用“自己人”效應,對對方的某些困難表示關心和理解,適度褒揚別人,注意說話的距離;利用光圈效應等,能夠達到很好的勸說效果。 1.尋找共同利益,利用“自己人”效應。在勸說中,力爭使對方形成與自己相同的看法,尤其讓對方看清楚雙方在利益上的共同之處,相同之處會使他人產(chǎn)生趨向傾向,把你看做是自己人,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對立情緒,你提出要求時,對方較易接受。心理學家哈斯曾告訴人們:“一個造酒廠老板可以告訴你為什么一種啤酒比另一種好,但你的朋友(不管他的知識淵博還是膚淺)卻可能對你選擇哪一種啤酒具有更大的影響。” 2.對對方的某些困難表示關心和理解,適度褒揚別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評價”,希望被贊美并希望別人能了解。 比如你是領導,當下屬由于非能力因素而借口公務繁忙拒絕接受某項工作任務之時,領導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和熱情從事該項工作,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很忙,抽不開身,但這種事情非得你去解決才行,我對其他人沒有把握,思前想后,覺得你才是最佳人選。”這樣一來就使對方無法拒絕,巧妙地使對方的“不”變成“是”。這一勸說技巧主要在于對對方某些固有的優(yōu)點給予適度的褒獎,以使對方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減輕挫敗時的心理困擾,使其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中接受你的勸說。 3.尋求共鳴。人與人之間常常會有共同的觀點,為了有效地說服別人,應該敏銳地把握這種共同意識,以便求同存異,縮短與被勸說對象之間的心理距離,進而達到說服的目的。共同意識能縮短和別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能使激烈反對者不再和我們的意見相反,而且會平心靜氣地聽我們的勸說。這樣,我們就有了解釋自己的觀點,進而攻入別人內心的機會。 4.動之以情。說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感情的征服。感情是溝通的橋梁,要想說服別人,必須跨越這座橋,才能進入對方的心理堡壘,征服別人。在勸說別人時,應推心置腹,動之以情,講明利害關系,使對方感到我們的勸告并不抱有任何個人目的,沒有絲毫不良企圖,而是真心實意地幫助被勸導者,為他的切身利益著想。 5.以真誠之心建立情誼。一個美國青年當上了一家豪華飯店的侍從,這是一個收入很高的工作。一天一名顧客在進餐前,把餐巾繞脖子圍了一圈。經(jīng)理見后對這個青年說:“去告訴他餐巾的正確使用方法。”青年來到顧客面前笑著對他說:“先生,您要刮臉,還是要理發(fā)?這里是餐廳。”結果他失去了一個好工作。 這位青年勸說為什么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缺少真誠之心。在勸說他人,加強情感聯(lián)絡的同時還要具有同情心,使對方感到你是真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