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不是沒本事,而是不知道如何讓老板知道你有本事。要創造機會與老板接觸,讓老板去了解你。哪怕你與老板直接接觸的機會只有30秒鐘,但最關鍵的是,30秒鐘時間,你說什么,如何找到對方的興奮點,調動起對方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讓他找你。 讓老板知道你,了解你,有一個前提,就是要分析你的目標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老板是什么樣的老板。有兩個坐標可以參考: 1.看企業的年頭兒。如果這是一家新興企業,那么,它需要的是突破型人才,需要有沖勁兒的經理人,需要能夠單槍匹馬把事情搞定的員工。二十個年頭兒以內的企業還處于高速上升期,就需要有突破能力、單項技能過硬的人。 2.看老板。如果老板有做百年老店的信念,他就需要一幫能與他一起干事業的人。他要物色的管理者和員工,大多是對企業發展有遠見和有干勁的人。 問題是,很多年輕的職業經理人難以直接接觸到老板。在這種情況下,有機會要上,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 在美國,有一個銷售人員盯住了一個大客戶。他多次約訪,都被秘書擋在了門外。后來,他通過很多途徑了解到那位老板的行程,將從芝加哥飛往另外一個城市。在掌握了這個老板的航班信息后,他自己也買了一張機票。候機時,他看到了那位老板,表現出意外的樣子,很自然地上前搭話:“我是某某某,曾經跟您聯系過,給您發過郵件。”那位老板很詫異,說:“哦,我聽秘書提起過,是你啊!”兩人隨即聊了起來,越聊越深入。下飛機后,銷售人員順理成章地拿下了這個大客戶。 巧妙運用“30秒理論”,為自己創造晉升機會。類似的方法很多,未必非要在電梯里,如果辦公區是平房怎么辦?最關鍵的是,30秒鐘時間,你說什么,如何找到對方的興奮點,調動起對方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讓他找你。一個計劃,如果你在30秒內講不清楚,那就說明計劃有問題,而且操作性差;同樣,一個員工如果在30秒以內講不清楚所要表達的意思,講不清楚公司、所在部門以及他自己的任務,那么,這個員工就已經不稱職了。 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30秒電梯理論”。在外企,越級是比較忌諱的。當你有個好建議卻無法敲開領導者辦公室大門的時候,你可以創造機會,與老板同乘一部電梯。一幢30層的大樓,電梯從底層到頂層的時間大約是30秒。如果電梯里就你們倆,你就可以說:“你好,我是某某,我有一個建議不知跟您說是否合適?”他可能就會“哦,啊”地跟你應付。30秒后,如果他覺得你的建議很有道理,他會說:“有時間跟您詳聊。”一般情況下,他回去就會告訴秘書:“我要和某某談談,給我約個時間。” “30秒電梯理論”引發管理者的思考。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對事物進行清晰的描述,能夠對項目的重點進行概要性說明,許多時候幾分鐘甚至是幾十秒的表現,都可能會為企業贏得機會。機會的把握,有時就在一瞬間。但對于項目成員來說,做好備戰工作,對任務項目做到心中有數,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項目信息的交流、共享與安全問題,幫助成員時時掌控最新信息。在今目標任務平臺,可以通過任務管理對項目進行整體監管,參與成員可利用任務協商、即時會話、工作日志等途徑交互信息。今目標任務平臺能夠自動匯總同一任務下的文檔資料,查閱方便。也可以根據關鍵字、人員等信息,快速檢索任務細則,有效幫助企業成員理清項目脈絡,統籌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