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索性是刺史率部來援,令敵騎不敢戀戰。” “如今已經憑騎兵的機動性而遠遁。” 韓德聽罷,不敢有絲毫的隱瞞,如實的匯報著方才的戰況。 聽聞了實際軍情,郭淮方才放心下來,遂回應著:“曹將軍知曉趙統攜驍騎穿梭于我軍后方,他也明白此子用兵詭詐,擔憂韓將軍難以獨自抗衡敵騎,方才命我攜部先行奔來支援。” “此番幸好是來得及時,沒讓那趙統的突襲計劃得逞,釀成大禍。” 兩人各自講述了一番情況,隨即才合軍一處,然后清點完損耗,將戰場打掃,尸首收斂掩埋后才重新結陣奔回朝那城。 而先前聽聞敵援軍抵達,提前撤走的趙統所部亦并未撤多遠,而是一直隱藏在側翼靜靜觀察著敵陣的動向。 在接連的哨騎回報的最新軍情下,趙統也只能熄滅了再度突襲的心思。 “郭淮這小子,還真是勁敵,不好對付呀!” 聽聞著來援將領便是郭淮,并且重新整合了陣型,專門防范己方騎士時,此番也不由令趙統不自覺的嘆了嘆氣。 他熟知原史,自然也不敢小覷此人。 郭淮原史上,在諸葛亮北伐之時,曾多次看穿了他的戰略意圖,令蜀軍各項戰術都難以實現。 導致諸葛亮只能被迫屯田,與魏軍形成拉鋸戰。 最終含恨而終五丈原。 后又接連擊退過姜維的功伐,可謂是戰功累累。 趙統心知肚明,郭淮不比曹真、張合這等大將的潛力差。 假以時日,更會是己方的攔路虎。 “將軍,敵軍就快進駐安定了,咱們下一步該當如何?” 沉吟半響,馬忠先行拱手問詢道。 聞言,趙統思索一陣后,緩緩道,“各部先行退至安定北面的北地郡,依托大河淺灘靜候消息。” “依本將看,此番漢陽已下,曹氏主力退卻,張將軍勢必不會善罷甘休。” “咱們只須等待我軍主力殺至,再伺機行事就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