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聞其求見,國王徹里吉幾乎是沒有絲毫的猶豫就揮手命其入內(nèi)。 君臣二人相見,分主次坐定后, 徹里吉面上陰翳之色不顯, 一臉和氣的問詢著,“自建國始,國中一應(yīng)大小事務(wù)皆由丞相親自操辦。” “您一向是日理萬機,此番過來,可否是有何要務(wù)乎?” 徹里吉起初只是燒當羌東北處的一部小部落,若是無雅丹的出謀劃策相助,絕無今日勢力鼎盛的西羌國。 也正是如此,于臨羌建國定都后,他就專程的提高了雅丹的地位,受萬民推崇。 其言語間,對他也十分尊敬! 聞言,雅丹非是居功自傲的性子,按漢人的話說就是,對君,禮不可逾越,此時他也是面色鄭重的拱手說著。 如實將曹氏使者的來意道來。 待徹里吉聽卻后,才面露疑色,問道,“不知丞相以為如何?” “我方是否該協(xié)助曹軍?” “羌王,臣以為,該出兵!” 雅丹聽罷,也是面露肯定之色的回應(yīng)道。 “此是為何?” “此舉于我國有何好處乎?” 隨著徹里吉再度相問下,丞相雅丹亦是不急不緩的將自己于府中分析的種種利處都盡數(shù)給和盤托出! “羌王,現(xiàn)在蜀軍入寇涼州西面,以曹氏所布置的軍力,恐只能勉強防守州郡不失!” “定然無有多余的精力防范白馬,參狼二羌,若楊千萬蠶食吞并燒當羌,則對于我國的威脅實在太大,” “我方不可作壁上觀也!” 雅丹徐徐說道,道出了自身的見解。 聽聞著其一番言語,徹里吉面容間似乎是覺得頗為有理,遂是在頻繁點頭予以示意。 隨之他沉吟了好一陣后,說道:“丞相既然已經(jīng)思慮周全,想來對于出兵已有萬全之策?” “先說與本王聽聽吧!” “遵命!” 耳聞著徹里吉如此回復(fù),知曉其秉性的雅丹自然是明白他已是被自己說動,并不抗拒出兵了,遂面上亦是浮現(xiàn)著濃濃的喜色,高聲說道: “稟羌王,臣是如此考慮的!” “既是要協(xié)助曹氏,但我方又不能與蜀軍直面其兵鋒,聽聞那蜀軍主將乃是當年曾在長坂坡懷抱幼主于曹軍陣中殺了個七進七出而毫發(fā)無損的趙子龍之子。” “趙統(tǒng)此人聽聞年紀雖輕,可在入駐羌道邊地以來,接連不斷與曹軍作戰(zhàn)而屢屢大占上風。” “縱然先前數(shù)次以弱兵之旅對抗曹氏,卻也令曹氏兵將奈何不得,此人的統(tǒng)兵才能由此可見一般!” 話落至此處,雅丹先是由衷的肯定了一番趙統(tǒng)的才能,隨即語氣間才微微有所變幻,沉聲道: “故而,臣以為,我方可出兵協(xié)助曹氏,但卻要迂回行事。” “丞相,如何迂回而行?” 雅丹話語間稍是一頓,遂在西羌王期待的目光下朗朗回應(yīng)道: “臣建議集結(jié)大部于東北部的部落,令大帥越吉統(tǒng)兵徑直攻襲白馬羌領(lǐng)地下的各個部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