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協居于階上靜靜關注著這幫子滿朝公卿宛若菜市場的市井小儈一般大吵大鬧,沒有了昔日一丁點的儒雅。 是止不住的搖頭不已。 不過,他也只是靜靜關注著,并未出聲喝住爭吵。 這自然也是有他的考量。 現在兩派群臣所膠著于爭論的點就是要加封丞相曹操王爵一事。 若是他出面無法喝住令親近丞相府一派的諸臣。 那此事傳將出去,勢必會導致他本就僅剩的威信將徹底顏面掃地。 索性,還是由一向德高望重的重臣王朗站了出來,制止了這場爭論。 “休得舌燥!” 他居于大殿正中,眼神分是掃向左右兩側的諸臣,高聲喝道。 眾人眼見著是諫義大夫,參丞相府司空軍事的王朗喝止,都紛紛給了數分面子。 爭吵聲逐漸低了下來。 片刻間,大殿中重新恢復了寂靜無聲的氛圍。 緊隨著。 左側間已是年過七旬,氣色還保持不錯的老者程昱才徐徐站了出來。 有這兩位老臣鎮住,其余人等自然也不敢再那么造次。 都各自是豎起雙耳,以待接下來的局面發展。 “陛下,董祭酒之言,臣以為并無不妥。” “丞相奮戰數十余載,功勛無數,于大漢國祚亦有再造之功。” “所謂非常時局,行非常事,若不對其大加封賞,恐令天下人大失所望矣!” 說罷,程昱那仿佛充滿戾氣的面色也漸漸緩和了下來,語氣平靜數分,遂拱手建議道: “既然王爵一事乃是祖制,那依老臣看,不如賜丞相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如何?” 此言一出。 董昭神色微動,頓時流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隨即不待其余人有所反應,連是拱手附和道: “程侯所言極是,臣附議!” 說罷,他率先拱手回應道。 說實話,董昭其實此番并未走訪拉攏程昱,自然就沒有事先私下有所商議過。 概因其本就是丞相曹操的親信。 在他看來,程昱必然是堅定站在己方一面的。 故而,聯不聯絡就沒有太大的必要了。 但如今其此一席建議,卻是正中董昭的下懷。 他雖然方才所提議冊封丞相為王。 但其實他心底間亦很清楚,王公一事是大漢立國祖訓,乃歷代天子的底線所在。 劉協必定不會那么輕易妥協。 而程昱剛剛所說的敕“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尊榮,在他看來,就是最好的折中手段。 以其智慧,又豈會覺得此事能一步到位? 最初的想法就是打算逼迫一番天子,迫使其讓利。 而程昱這一番話語,卻是不失為一記神助攻。 隨著董昭先行快速拱手以示附和。 接下來的大殿中左側群臣都似乎是重新找尋到了主心骨般,各自攜禮請求著。 此一記記的話音道落。 雙目翹盼著階下左側之臣屬,此刻的天子劉協已是仿佛有些如坐針氈,他內心深處隱隱就不安而起。 受眾臣的一致逼宮,壓力已是大到極致。 即便右側還有些許漢室老臣依舊在出言反駁著,以期能夠維護漢室威嚴以及他身為天子的威信。 但終歸是人微言輕,影響亦是微不足道。 時間一分一秒的相過。 雙方止不盡的對峙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