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事已定-《三國:從落鳳坡開始》
第(1/3)頁
董允一席話語。
緩緩道出了關于自己的見解。
在他看來,處以極刑所付出的代價遠不如流放。
而此時。
軍師諸葛亮緩緩聽罷,面上也漸漸露出了些許笑意。
顯然,此言甚合他心。
“休昭所慮,確為亮所思慮。”
“誅殺首惡,將其親眷成員流放至偏遠的越雋郡,以示懲處以為震懾。”
一旦有了決斷,諸葛亮也沒有絲毫的猶豫之色。
他面上浮現著鄭重之色,一手拾著鵝毛羽扇輕輕揮著。
隨即。
諸葛亮方才是看向了從旁行蜀郡太守楊洪,遂斟酌著他的意見,予以問詢著:“季休覺得呢?”
此言落下。
楊洪雙目微微分別瞟了董允,以及楊儀二人,遂稍作思索,拱手道:“軍師,洪也建議采用流放的懲戒更為妥當。”
“誅殺首惡,流放親族之人。”
“若是后續這些人能悔過自新,不在仇視我軍,也可酌情予以赦免。”
“此舉亦能再度彰顯我方的仁義之道。”
“又何樂而不為呢?”
一語落定。
楊洪也是迅速給出了解釋道。
緊隨著。
諸葛亮又相繼問詢著府間其余諸人的建議。
隨后,才緩緩定奪了此事。
誅殺豪族勾結曹軍的元兇,流放親眷成員。
待此事談及告一段落后。
諸人退散。
諸葛亮此時方才緩緩站起身,是在房里徘徊不定,似乎是在思索著什么而沉思不決。
他也是查閱到了信最后趙統所鄭重吐露的一番肺腑之言。
“阿統稱,孟達不適坐鎮東三郡此戰略要地。”
“令我試探即將到來的姐夫,若是姐夫不在那么執意歸附曹氏,便可再度表舉為掌管東三郡,穩定政局。”
此時間,諸葛亮不斷徘徊著。
腦海里亦是回想起趙統這番提醒。
思索究竟該是否相信他的所說。
一方面,趙統年紀尚輕,他對于人性未必有看得那么準確。
但另一面。
趙統自從獨當一面開始,便一直連續取得勝利,從未有過絲毫敗績。
展現了自己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
且諸葛亮也詳細的關注過了平南中的全過程。
特別是依靠攻心之策七擒七縱孟獲。
足以說明,即便趙統年紀小,卻依然對人心把控并不會太差。
這也是目前諸葛亮徘徊不定的因素之一。
思慮了許久。
諸葛亮面上神情方才重新冷靜下來,待坐定后,提筆修書一封送往漢中。
關于是否任用孟達一事。
他覺得,還是將趙統的憂慮一并轉述給劉備。
之后,究竟是否還繼續啟用孟達鎮守東三郡,就由其決斷了。
而在這面還在徐徐思索之時。
自漢中平定以后。
漢、川兩地間的信使往來就極其頻繁。
特別是當法正、黃權勸誡稱王的提議被否決后,二人便再度一起私下思索著對策。
私下。
二人聚在一起。
黃權此刻面色凝重,先行說道:“現今之見,如之奈何也?”
“主公執意不受,卻該如何應對否?”
聞言,法正面色不變,依舊是極為冷靜的神情,緩緩說著:“這倒是無有大礙!”
“現在漢中已下,主公基業已成。”
“若不稱王以正其名,也無法向天下宣誓自身的正統性。”
“特別是現在當今天子被居于深宮之間,若沒有王的名號,主公一直以來所打出的漢室宗親旗幟便將會喪失應有的作用。”
“而能否令主公如愿以償,還得我等在努力一番。”
此話一落。
法正心底很清楚。
現在的劉備內心深處也肯定是渴求能夠稱王的。
但以他目前所身處的位置。
卻不能太過急功近利。
讓外人說三道四。
“孝直,你的意思是再度匯聚群臣,一齊勸誡乎?”
黃權亦是聰慧之人,連忙就反應過來,連忙說著。
“公衡所言不錯!”
“現在只是你我勸誡,主公斷然是會言辭拒絕的。”
“接下來,我們得循循漸進,集結一眾群臣一齊上表勸進。”
“到最后,在由領軍征戰一方或者是牧守一方的大將,諸如關將軍、張將軍,馬孟起等一起上表。”
“如此,主公方才會同意設壇登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惠来县|
沙雅县|
且末县|
璧山县|
新田县|
肇东市|
江门市|
焉耆|
修水县|
本溪市|
大埔区|
四平市|
祁阳县|
广南县|
宝坻区|
双柏县|
区。|
锡林浩特市|
普宁市|
禄丰县|
泽库县|
阿拉善右旗|
防城港市|
永吉县|
辽宁省|
五河县|
昌乐县|
虞城县|
阿图什市|
枣强县|
阿拉善左旗|
江源县|
滦南县|
遵化市|
新竹市|
天柱县|
封丘县|
安阳县|
车险|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