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戰落幕-《三國:從落鳳坡開始》
第(3/3)頁
劉備也避免大軍驚擾到城中士民。
便特意命麾下各部于城外扎營。
他則領親衛統領陳到以及白耳兵,以及文武諸人入城。
聽聞劉備到達。
臨時掌管漢中的護軍黃權也親自率漢中官員出城相迎。
雙方剛一見面。
劉備便率先笑容滿面的迎了上去,緊緊握著黃權的手說著:“公衡啊,此事翼徳都與我全權說罷。”
“言要不是有你當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恐我軍并非能夠如此順利的就拿下漢中全境。”
“此戰,公衡你當為首功矣!”
一番話落定。
瞧著主上的熱情,黃權也是頓時間感到了一陣的受寵若驚。
“主公過慮了,權不過是盡了些許綿薄之力罷了!”
“此次能夠驅逐強敵,令曹軍退卻,還得仰仗將士們拼死作戰之功矣!”
黃權此刻也是拱手鄭重說著。
“哈哈。”
聞言,劉備也不由面露笑容,遂道:“公衡過謙了,各有各的功勞嘛,我定當按功行賞!”
一言落罷。
諸文武便一齊拱衛在劉備后面入城。
途中。
劉備輕聲的與從旁黃權相問著:“公衡,聽聞漢中太守張魯先前在你的勸降下,是拒不歸降?”
“此事可否屬實也?”
此話方落。
黃權瞇眼細細一思,便鄭重點點頭道:“主公所言不錯,確有此事!”
“但張魯不降于我軍,卻并非出自他的本意。”
“實際上,對于張魯來說,無論是歸順我軍亦或是曹賊,都沒有什么問題。”
“可他麾下卻有一人極其青睞曹賊。”
“哦?此是何人?”
“張魯麾下的功曹閻圃。”
“張魯幾乎對此人是言聽計從。”
話畢,黃權頓了頓,接著說道:“也正是此人的進言影響下,張魯方才會下定決心準備歸順曹賊。”
“若不是張將軍攜部趕赴南鄭,配合于權控制全城,又在緊急時分及時掌控了陽平關,阻止了曹軍攻取關城。”
“恐怕當時陽平破關之日,張魯已經降曹。”
聽聞著黃權講述了一番番的事件來龍去脈。
劉備心下也頓時有了底。
隨即,他忽然出言相問著:“閻圃此人,才學如何?”
“啟稟主公,閻圃飽讀兵書韜略,且又極其擅長治理民政。”
“進能隨軍出謀劃策,謀定乾坤。”
“退亦能治理一郡之地,綽綽有余也!”
“倒也是一方人才。”
“若能收之,那對于穩定漢中時局將會極為有利也!”
聽聞著黃權的一番評價。
劉備內心間也漸漸的對閻圃做起了一番評估道。
隨著劉備親自入主首府南鄭過后。
也是標志著漢中全境正式被收復。
益州之地也終于是自張魯分裂二十余載后,再度歸于一統。
劉備全據了巴蜀加漢川各郡。
接下來。
劉備令黃權暫時全權負責處理漢中間的政務,以及整頓吏治。
而他則親自于郡府間接見了張魯。
“張魯,不知你可愿歸附于我軍?”
聞言,張魯也是坐鎮一方數十載的諸侯了,洞察時局的能力自然還是有的,瞧見即便是勢力最為強盛的曹操傾盡全力前來爭奪漢中,都無法奈何之!
他也知曉整個益州歸屬劉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此刻,面對著招降,又豈會拒絕?
“魯愿降!”
“嗯?聽聞張太守先前曾有意獻城歸順曹賊爾,卻不知為何如此痛快的便宣布歸順呢?”
一時間,劉備也是故自不知的說著。
“左將軍有所不知!”
“并非魯不降于將軍,只是魯麾下的功曹閻圃一直進言令我歸順曹賊,方才令魯遲遲猶豫不決,未做出最終決定。”
“還望左將軍明察!”
一語而落。
瞧著張魯果斷賣掉功曹閻圃后。
劉備對其僅存的一絲好感也沒有了。
隨即,他忽然面露嚴肅之色道:“本將先前了解了一番,聽聞汝執政漢中的多年來,雖在郡內大肆傳教。”
“倒也讓郡內士民安居樂業,糧食富足。”
“使漢中成為了一方凈土。”
“想來汝為官一方,也有數分能力。”
“不知你可否在本將治下再度治理一方呢?”
此言一過。
劉備也算是對其拋出了橄欖枝。
可張魯卻是出乎意料的婉拒了。
“左將軍,您實屬是太過抬舉魯了。”
“魯不過一傳教之人,平素除卻傳教以外,對于為官之道卻是不甚精通。”
“魯希望將軍能恩準魯繼續傳教。”
“至于治理州郡,魯建議左將軍啟用功曹閻圃。”
“他有治世之才!”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随州市|
济南市|
方山县|
邹平县|
荔波县|
施秉县|
桃园市|
黔南|
涿鹿县|
涪陵区|
镇安县|
柳河县|
彭山县|
密云县|
乐平市|
江油市|
贺州市|
施甸县|
晴隆县|
韩城市|
白朗县|
高雄市|
阜新|
乌拉特中旗|
临沭县|
石台县|
海兴县|
应城市|
阳新县|
鄂托克前旗|
谷城县|
凉城县|
舟曲县|
井研县|
沛县|
金昌市|
桐柏县|
泰顺县|
永春县|
沙坪坝区|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