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他們實在是太能鬧騰了,十幾號紈绔,個個手中拎著六殿下親筆的手諭,有些腰上仿佛還揣了鐵棍和麻繩。 若他不肯跟著他們走,那便不管不顧地往他那刑部尚書府的門檻上一坐—— 這個摸出來個嗩吶,那個掏出來只镲鈸,再并上不知從何處翻來的二胡和皮鼓,一群人擋著他的府門,拼了命地奏那難聽又混不成曲的調子…… 不知道的,還得以為是他們老劉家擱那發喪呢。 他見他們掌中拿著的那手諭上狗爬一般的字跡,確乎像是出自六殿下之手,又考慮到眼下墨書錦得了帝王圣旨與御賜令牌,若他硬別著不去,難免有“抗旨不遵”之嫌。 再加上全府上下,委實已被紈绔們的那“曲子”吵得心煩不堪……他實在頂不住滿府人的各式抱怨,這才一個沖動之下,答應隨他們走了這一番府衙。 而現在—— 被一圈紈绔呈八方合圍之勢團在正中的劉溫木然轉頭,發直發怔的眼珠間或的那么一輪—— 劉溫的目光麻木而呆滯,他瞪著眼珠,任視線緩緩自墨書錦等人的面上滑過,心頭忽的涌現出無盡的悔意。 他覺得他錯了,他真的錯了,他今兒就不該一時鬼迷心竅,就不該跟著這幫倒霉玩意出他那尚書府的門。 他若是寧死不出門,就不會被帶來這倒霉的府衙;他若是不被帶來這倒霉的府衙,就不會被這么一大群令他傷心的紈绔包成餃子餡兒…… 劉溫心下嚎了個昏天黑地,面上卻是丁點也不敢外現,他看著那坐在他正對面的墨書錦,只覺渾身都不大自在了起來。 為首的墨書錦尚不曾發話,四下里圍著他坐成一圈的紈绔子們也就不曾開口出聲。 青年們身上各色的織錦衣衫晃得劉溫眼花繚亂,他近乎本能地用力眨了眼,繼而搓著指尖,試探性地向前探了探頭:“這……六殿下,您今日傳微臣來此,究竟所為何事?” “喔,那倒也沒什么大事。”擺弄著一摞尺方宣紙的墨書錦隨口應聲,眼皮抬也不抬,“只是本殿昨兒自朝中諸位大人們手中得了些‘檢舉’信函……” “其中工部尚書胡云胡大人的信上赫然寫著,說著劉大人你當年在奉命查探靖陽伯府謀逆一案時,曾收受他人賄賂,并與大理寺少卿姜柘姜大人一起,偽造出了那所謂的伯府‘私兵名錄’,及靖陽伯‘豢養私兵’時留下的‘賬簿’。” “本殿以為胡大人所報之事極為要緊,故特遣蕭公子等人前去貴府,將劉大人你‘請’來此處問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