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群人還站得較遠,這機器實在太過壯觀,重工業的華山之巔,如果說五軸數控是工業母機,這玩意兒堪稱工業父機,最早是米國人搞出來的,在1893年就成功造出,德國是1902年,蘇連是1935年,到二戰結束之后蘇連總共4臺,而米國已經有10臺之多。 華國方面,1961年建成第一臺,目前全國也總共只有4臺的量。 這兩臺搞回去,賣兩個億都算便宜的。 可這也太難搞了吧? 林嶺東得仰著脖子去看,卻是越看越難受。 想法是好的,可這玩意兒實在太大了,工程量也太大了,想要成功回國太過艱難。 看到設備了,林嶺東卻高興不起來,緊皺著眉頭問:“這東西,到底有多重?” “2672噸。”洛可夫斯基準確的回道。 林嶺東抹了下額頭,得將手攏著眼睛去看:“怎么會這么重?” 洛可夫斯基回道:“這個,這個我們也沒辦法,這是技術要求決定的,已經是烏拉爾重機廠最新一代的產品了,老款的4000多噸,這一款整機高24.7米,三梁四柱,這四條立柱直徑1米,長18米,鑄鐵加210不銹鋼,每條就110噸重,光4條腿加起來就500多噸。” 洛可夫斯基指著腿的頂部:“這上面的螺絲都12噸重。” “還有這三條橫梁,每根有300噸重,再加6個工作缸,已經算是很輕的配置了,最高能達到16000噸的壓力,壓鑄400噸超大鑄件。” 林嶺東渾身難受,回頭看著蘇希霍夫:“這可怎么拆呀?” 客戶是現成的,可怎么拆呀? 蘇希霍夫極其干脆,看向洛可夫斯基:“問你呢,說啊。” 兩人看來是早有勾結,洛可夫斯基回道:“從頭開始拆,先拆機蓋和缸體,再把立柱拆下來,安裝還是很方便的,就是人手需要得有一些多,時間要長一些,你們最好把買家找過來,順便給他們培訓一下。” 林嶺東看了一眼蘇希霍夫,稍稍好過了一些,他真怕蘇希霍夫什么都不懂,聽風就是雨,什么都沒安排,這一趟就幾乎白跑。 有人接招就不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