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婉的問題一下子也將馮小吏難住了。 臨江縣并非富碩繁華之地,向來文風不盛,勉強能稱得上大儒的也只有縣書院的洪教諭。 可李家老二的事就發生在縣書院,洪教諭就是判卷人之一,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應該一早就內部決定了,也輪不著讓人找上門去。 馮小吏看向江婉的目光越發憐憫,可憐了她拳拳愛子之心。 “咱們臨江縣就書院先生們的學問最好了,嬸子不妨到書院好好求求。” 江婉在見到馮小吏眉頭皺起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可能會一無所獲。 得知破局的途徑又回到書院里,也就是說毫無辦法后,她倒突然想開了。 從原著中可以看出,李延睿的學識是沒有問題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她的本意是不想讓李延睿白白耽擱三年,但若因人為的干預結果是拔苗助長,讓他的心性不穩,最后也不見得能走得長遠,反倒得不償失。 此次要真是他的文章火候不到,江婉只要開導好他,只當一次挫折教育,別留下心理陰影,于他的前程百利而無一害,也不見得就不是好事。 江婉內心心思幾轉,馮小吏也在替她為難。 “對了!”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猛的高呼出聲,“可以找學政大人啊!” “嬸子,我聽說了,這次新上任的學政大人還在縣里,如果真是李二哥的文章有什么不決,你還可以找學政大人申訴。” “書院的洪教諭雖然是大儒,但他最是刻板嚴苛,判卷有失偏頗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馮小吏覺得自己一下就找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對江婉說話時還用力的點了點頭。 洪教諭? 江婉的關注點卻停留在了馮小吏后面所說的那句話上。 原主江氏留給她的記憶是殘缺的,有很多人或事必須有一個觸發點才能讓她想起來。 馮小吏口中所說的‘洪教諭’三個字就是一個觸發點,一下就令江婉的腦海中增加了很多新的記憶。 教諭,在大虞朝就是學校校長。 原來李家跟縣書院的洪教諭是認識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