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任何會議,肯定少不了領導講話,但這次是頂級學術論壇,沒有官員參與,校長在開頭講了一段話后,直接進入正題。 楊舟宣講最新論文。 “歡迎各位來到華國,來到清北,今天我要講的是《胡蘿卜、雜交水稻基因代碼內在關聯與基因代碼學基礎研究》,大家手里應該已經拿到我最新的研究了,在研究變異胡蘿卜時,我發現不同物種的基因存在內在聯系。” “并且,基因和電腦系統一樣,存在主要基因代碼和次要基因代碼,在使用cas9技術,對主要基因進行剪輯時,有很大概率會導致基因編輯失敗。” “而將cas9技術,運用在次要基因上時,多半可以成功。” “由此,我總結出了一些規律…….。” “巴拉巴拉……。” 楊舟站在舞臺中央,不需要拿稿子,所有內容都在他的腦海里。 他也隨意發揮,將自己最近對基因的理解,發現的基因代碼系統,在全球知名學者面前,任意揮灑。 臺下的觀眾就算以前對楊舟不太了解,但經過這次大會后,想必也會印象深刻。 楊舟實在過于輕松寫意了,深奧的內容,在他的講述下,卻是通俗易懂。 就算是普通人,大概也能聽懂他在研究什么、發現了什么、總結了什么規律。 最終的結論便是,他發現物種外在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內在基因代碼的差異,這個大眾早已知曉的信息。 但楊舟厲害的地方在于,他已經總結出一部分規律,并且用在了對植物的基因編輯上。 這是他變異胡蘿卜項目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 楊舟宣講大概持續一個多小時,但講話時間,大概只有四十分鐘,很多技術細節,沒辦法用語言描述,還要配合著論文,具備抽象想象能力,才能理解楊舟給出的各種圖形,各種代碼。 ppt上播放了很多實驗儀器觀察到的現象,或者三維模擬出的三維基因結構圖。 這次學術會議,有不少記者旁聽,雖然沒有開閃光燈,但記者卻是在不停用數碼相機或者手機拍攝記錄著。 裝備最豪華的,就是央視汪冰冰團隊了,他們足足使用了五臺以上專業攝像機,覆蓋了整個會場。 因為楊舟講得通俗易懂,不少記者都聽得臉色發紅,華國終于出了重大學術成果,占領基因領域高地了呀! 不少記者都在心中暗暗嘀咕,楊舟好樣的! 就是要讓這些外國人看看,華國已經崛起了。 不止是將來航母下餃子一樣下水,在科研領域,量子計算機運行成功、人工合成淀粉、戰勝y情還發現基因內在規律。 將來肯定可以制造更多變異植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