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驗室有唐悅加入,速度再次加快,每次不需要楊舟提醒,唐悅就能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楊舟只需要不停地用特殊注射器,將一個又一個cas9基因編輯器,注入雜交水稻胚芽種子里就行了。 而且楊舟發現,他能在注射時感知到種子內部變化,這可能也是他用大家通用的技術,成功率還很高的原因。 所以這項工作,只能他自己親自上陣。 與此同時,前口村的大棚也開始進行改造。 現在種的是水稻,要將旱地改為水田,當然也有一部分不需要改變,因為其中一部分變異水稻,被改造成了旱地也能種的旱稻,只不過產量要比水田低不少。 有小部分變異水稻還可以在鹽堿地生存。 華國土地有不少山地,有的地方可以改造成梯田,但有很多地方,根本不適合改造水田。 因為地理環境的關系,北方缺水,種的大部分是小麥,主要吃各種面食,而不是稻米。 要是旱稻比小麥產量還高,北方很多農民將來估計就要旱稻小麥一起種。 實驗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楊舟和唐悅之間再次相見,也沒有出現什么狗血事件,兩人都保持著克制,不過楊舟的伙食又被唐悅接管,比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改善不少。 讓楊舟感到驚喜的是,他的系統終于又可以升級了。 最近媒體都在報道,導致人氣大增,微博關注人數已經超過400萬,汪冰冰這些天在拍攝楊舟的實驗日常素材。 偶爾發布在自己的b站賬戶上,所有人都看到楊舟經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一大早又早早來到實驗室。 央視為了讓大家知道楊舟在做什么事,特地請專家做了一期科普視頻。 大概講解我國的土地構成,糧食危機,袁老的偉大,雜交水稻崛起,“巨型稻”誕生等等話題。 無數人都知道了,原來曾經華國和國外還發生過糧食戰爭,由糧食戰爭又演化為大豆期貨金融戰爭,直到現在,華國保住了水稻、小麥等等主糧基本自給自足,但在大豆上,依舊完全依賴進口,就連種子都被國外掌控。 這一切,原來很多年輕人不太清楚,現在才開始了解。 楊舟研究的課題,便是讓“巨型稻”再次增產,口感更好,適應更多環境。 很多人都在評論區留言,希望楊舟能夠成功。 大家也沒抱太大希望,袁老和無數生物科學家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優化出現在的雜交水稻,楊舟怎么可能幾個月時間就將雜交水稻再次優化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