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能-《苗家少女脫貧記》
第(1/3)頁
臨近午夜,大圓村的家家戶戶抬出了大爆竹。饒是龍家捉襟見肘,在新歲舊歲交接之時,也按風俗提前買好了12個煙花,寓意來年月月興旺。如果有第幾個不響,則被認為該月不吉利,到時候要謹慎避災。
龍滿妹站在廚房門口,忍不住跟張意馳絮絮叨叨:“我知道你們年輕人講科學,可有些迷信,你不得不信。去年我們家放炮沒放好,我讓梅梅去找人破一下,她不肯。果然我年頭得了大病,花了好多錢咧。”
龍向梅翻了個白眼,進進出出的搬著煙花。很快,一排12個煙花在院子里擺好。有些性急的人家,已經忍不住放了起來。本地有搶放開門炮的習俗,認為誰家最先放,誰家便最發財。但同時,無論是煙花還是爆竹,都必須連續放到第二年,中間不能有停歇。所以放的越早,消耗越大。村里條件好的人家,放足半個小時的都有。
龍向梅懶的湊那個熱鬧,掐著時間,用線香點燃了煙花。隨著火藥沖天,一朵朵絢爛的煙花綻放。張意馳跟在她身后,舉著手機直播起了煙花。
現在稍大點的城市都已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倒是各個偏遠山區的居民能夠在新年時分觀賞著如此美景。央視春晚的主持人數著倒計時,但越發激烈的鞭炮聲掩蓋了一切響動,整個村莊唯有鞭炮的轟鳴。
硝煙彌漫,把村落裹進了白色的煙霧里。燈火與民居都只剩若隱若現的輪廓。但穿透白煙,依然能看見夜空中的流光溢彩。
東風夜放花千樹,是極致的喧鬧,也是極致的浪漫。
咻——嘩啦啦啦……最后一個煙花點燃,時間剛好走過了12點。煙花爆竹迎來了一波巨大的高.潮,聲傳數里,卻又融在了無數村莊的響動中。
12點05分,鞭炮聲漸歇。龍向梅握住門把,打開了院門,大聲喊道:“開門大吉、動步生財!”
差不多的時間點,家家戶戶院門大開。龍向梅朝張意馳招招手,帶著他走出院門,朝著太陽的方向出行。夜色墨黑,大家紛紛拿起了手機,打開了手電功能。一群人浩浩蕩蕩的沿著石板路上了山,或拔或劈或砍的弄斷能當柴禾的細小樹木帶回家中,寓意生財。
到這時,苗家的除夕才算過完。
城里早沒了復雜的習俗,所謂過年,無非是在酒店或者家里吃個飯,然后各自上網看電視打游戲。直播間里很多年輕的網友都不知道過年還有這么多的儀式,看的津津有味。有些甚至大半夜的閑的沒事干,在淘寶店上下起了單,也不在乎客服小哥會不會搭理。只想單純的為努力的村民們,送上一份祝福。
凌晨6點,震耳欲聾的鞭炮又起,再沒有人能睡的下去。龍家每間屋子都亮起了燈,經過調試的燈光全部點亮時,立刻成了村里最獨特的風景。晨風吹過,屋檐下燈籠搖曳,與喜慶的春聯窗花相映成趣。
龍滿妹在堂屋里的桌上倒上了三杯溫開水,笑著對兩個孩子道:“大年初一喝杯清茶,一年清清泰泰,平平安安。”
等張意馳和龍向梅喝完了“清茶”,龍滿妹又在他們杯子里各添上了一對雕工細致的小金魚萬花茶,開水注入,原本因粘上了糖霜而顯得有些灰的小金魚,再次變得翠綠鮮活。龍滿妹準備的萬花茶是柚子制成,清甜中帶著柚香,縱然比不得超市里五花八門的飲料,也別有一番風味。
喝過茶,昨天合攏宴上剩下的米粉肉與蒸魚擺上了桌。本地風俗,年初一要盡量避免勞累,以免一整年辛苦,再加上講究年年有余,因此十分忌諱重新做菜,家家戶戶都只能吃剩菜。過去規矩嚴些的人家,剩菜要從初一吃到十五。不過經過村干部們年復一年的宣講,很少有人再遵循如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剩菜頂多吃到初三作罷。
9點多鐘,村里又響起了斷斷續續的鞭炮。因為過年去別人家走親戚,一定要用鞭炮叫門。而主人家也同樣需要點鞭炮迎客。因此從初一到初五,鞭炮幾乎難停。
但龍家是沒有什么親戚的。龍滿妹枯坐在堂屋里,看著桌上攢盒里的花生瓜子與糖果,不免低落的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外甥郎。大年初一,你爸爸還是沒有回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乐陵市|
隆林|
汾西县|
武清区|
东方市|
望都县|
中方县|
涿州市|
蒙城县|
衡南县|
临沧市|
南投县|
平湖市|
邵阳县|
乐陵市|
金溪县|
中山市|
潮州市|
清远市|
安乡县|
龙南县|
平度市|
阜南县|
宁德市|
鹰潭市|
承德县|
平潭县|
景东|
察隅县|
红原县|
上林县|
佳木斯市|
灵宝市|
绥芬河市|
玛曲县|
江川县|
唐河县|
唐海县|
榆中县|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