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一天, 李世民帶著李承乾又來到了茍莊, 李承乾是來讀書學習的, 而李世民則是來散心的。 茍長生現在在做什么呢? 他現在正跟趙工匠等一群人,在河邊整齊的喊著號子, “一二,一二,一二……” 茍長生在一旁賣力的喊著號子, 而真正干活的人,卻是段綸從官坊中帶過來的一群學徒。 他本來是奉了李世民的旨意,來茍長生這里接收制造玻璃器具的“秘法”的, 卻不想來到茍莊時, 正好看到了茍長生正在跟自己的幾個工匠研究風力水車的圖紙。 出于一個工部尚書的自我修養, 段綸下意識的瞟了一眼那張巨大的圖紙。 就只是這一眼, 段綸便再也挪不開眼了, 只因為這一眼, 段綸心甘情愿的替茍長生當起了副手。 沒有材料? 官坊出了! 沒有人手? 官坊也出了! 段綸只有一個要求,“茍公子,風力水車的技術,請務必要賣給官坊!” 風力水車是利用風車帶動水車提水的一種工具,有風就轉且可經常工作。 后世甚至還有人利用風力水車來提取海水制鹽, 一具風帆就可帶動兩部水車, 這在封建時代,可算是非常強大的器械了。 大唐可不只是河東道大旱, 其它地方甚至連長安城都比往年要干旱。 風力水車的出現能夠有效緩解田地缺水的問題,這對段綸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績。 茍長生自己留著這圖紙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干脆便做了順手人情, 不僅得到了來自工部尚書段綸的感激和親近,還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技術轉讓費。 段綸也是個妙人, 在得到風車的技術后, 他不僅沒有敝帚自珍或者過河拆橋, 甚至還塞了三十幾名沒太多經驗的工匠來給茍長生充當學徒, 說是讓茍長生和他的工匠們多多栽培。 這些學徒在昭國坊是有地方吃飯和住宿的, 人多,年輕, 那可真是再好不過的免費勞力了。 實驗制造風車需要很多人手,茍長生于是便“勉強”笑納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