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午時分李曉凡與林志勇乘坐的大巴抵達溫州甌海。 下午上班時間到后,倆人去甌海外經貿局外貿外經科找羅思寧,吳秀麗的中專同學。 倆人在他辦公室等了半個多小時,才等到羅思寧。羅思寧上午臨時跟他們領導去區里下屬外貿企業調研去了。很巧,他們調研的是眼鏡行業相關的太陽鏡出口業務。 羅思寧給他們泡了兩杯茶后,快人快語道:“兩位,聽秀麗早上電話里跟我說,你們想了解一下我們這里的眼鏡相關產業情況?” “是的,我現在新加坡工作,初步有些想法在新加坡從事與近視眼鏡相關的生意,聽朋友介紹你們這里的眼鏡產業很發達,所以想來學習一下!”李曉凡開門見山道。 “那行,我就簡單給兩位介紹一下,我個人感覺當前的世界眼鏡行業正處于變局之中。其實我們甌海目前出口做得最好的不是近視眼鏡,而是太陽鏡業務!”羅思寧介紹道。 “太陽鏡?”羅思寧的回答讓李曉凡很意外。 “嗯,那我就先簡單介紹一下我所了解的我們溫州眼鏡產業的簡單歷史。七十年代末在瑞安馬嶼有了我們溫州第一家眼鏡廠叫馬嶼眼鏡廠,主要生產眼鏡片、老花眼鏡片。大概八十年代中期,我們溫州眼鏡銷售經營戶、手工作坊者相繼加入眼鏡制造業,溫州眼鏡產業迅速形成一定的行業規模。但是產業層次還不是很高,出口的更少!” “但我聽秀麗說,好像你們溫州當下的眼鏡產業出口形勢很不錯啊!” “嗯,這里面有一個故事。說來也很巧,去年初你們一位明州老鄉帶著歐洲最大的眼鏡產品采購商,一家叫歐洲光學的公司來到我們溫州,開啟了我們溫州眼鏡外銷的大門!就是這么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讓我們甌海的企業家抓住了太陽鏡這塊大蛋糕!” “還跟我們明州老鄉有關,這么巧啊!”李曉凡好奇道。 “嗯,事后,根據我們的調研,七十年代時候由于高企的人力成本與環境壓力,全球太陽鏡的生產基地從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等歐美發達國家轉移到了寶島臺灣。而后面隨著臺灣的生產成本提高,眼鏡廠商們又在四處尋找新的代工工廠。很巧,去年初,這家歐洲光學公司來到我們溫州考察,發現了我們溫州這片新大陸,而我們的企業恰好抓住了這個機會,于是現在不少曾經向臺灣工廠下單的客戶們由此漸漸將訂單轉向了我們溫州!” 看李曉凡很有興趣,羅思寧簡單介紹了這個故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