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行,豬耳朵的事情暫時先這樣,等回頭再跟你算帳。說說你們吐蕃吧,我打算在松州辦一個互市,你覺得怎么樣?” 所謂互市,其實就跟現代的邊境貿易差不多,兩國各自拿出本國特產互通有無,像吐蕃這種資源匱乏的國家,能與大唐開放互市自然是舉雙手贊成,反正不管大唐賣什么,在吐蕃都是緊俏貨,這可比靠一點點走私強多了。 葛爾·陵欽別看在李恪面前跟個小受差不多,可好歹在吐蕃也是受過貴族式教育的,如何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好處。 “殿下,你……大唐能在松州開放互市?” “成不成還在兩可之間,我只是想要知道如果開放互市,大唐能得到什么好處。” 從高句麗回來的路上,李恪認真考慮過吐蕃的問題,按照他的本意,自然是再釣松贊干布一段時間,讓他清楚大唐并不是傻子,不會任憑他一個毛頭小子來擺布。 不過為避免李亦函夾在中間兩頭為難,他還是決定先給松贊干布來點甜頭,畢竟是自己的大舅哥,總不好對其訴求真的視而不見。 葛爾·陵欽自然不知道這里面的門道,只當是李恪良心發現,興奮地無以復加:“殿下,吐蕃有良馬,還有牦牛,如果需要的話,還有大量的奴隸。對了,咱們不是在邠州還有礦山么,正好可以用奴隸來開礦。” 李恪微微搖頭,奴隸什么的他不在乎,大唐是封建社會不是隸奴社會,購入大量的奴隸并不符合國情。 除此之外牦牛這東西對大唐的意義也不大,除了能殺來吃肉,派不上任何用場。 唯一值得考慮的就是馬,吐蕃地廣人稀,雖然已經建國卻依舊是部落式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大量的部落依靠放牧為生,馬算是吐蕃為數不多的特產之一。 “好吧,這件事我會向父皇上書,你回去吐蕃讓我那個大舅哥遞國書過來吧。” “真的?我,我能回去了?” “對,最好現在就滾蛋。” 李恪很不耐煩的擺擺手:“本王現在看到你就來氣,趁著還沒打定主意打你耳朵割下來下酒之前,你最好馬上從本王眼前消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