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元七世紀的幽州聲名不顯,如果不是地處邊陲,只怕李世民都很難想起自己的治下還有這樣一個地方。 但來自后世的李恪卻知道,在一千年以后,幽州將成為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并且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以后。 當然,這并不是他關注幽州的重點,真正的重點是幽州有儲量豐富的西山煤礦,有了煤礦就能煉焦,有了焦炭就能煉鐵、煉鋼,有了鋼鐵就有了火炮。 有人或許會說這樣考慮問題是不是太過簡單? 事實上,事情還真就這么簡單,那些餓的眼睛發藍的高句麗難民才不會在乎給誰干活,更不會在乎干什么,王若雨帶著人剛剛把招工的告示貼出來,報名處就被蜂擁而來的難民給擠暴了。 負責維持秩序的薛仁貴試圖阻攔,結果連個泡都沒冒出來,就被人潮擠的沒了蹤影,最后還是李亦函派出軍隊來維持秩序,這才讓踴躍報名的難民冷靜下來。 被擠到嘴歪眼斜的薛仁貴苦笑著再度走上前臺,高舉著簡易的鐵皮喇叭:“安靜,大家都安靜,這次招工需要的人數很多,大家都有機會,不要急,也不要擠,現在一個一個過來報名,娘子軍軍屬優先,其他人自覺些,等娘子軍軍屬報完名再來。” 娘子軍指的自然是李亦函的隊伍,優先照顧他們的家人一來可以凝聚軍心,二來家人都去了幽州,也不怕他們在戰場上倒戈。 你可以說李恪算計了他們,但不可否認的是,此舉確實替他們解決了后顧之憂,畢竟邊境這邊太過混亂,去大唐開礦雖然累,卻勝在安全。 也許是因為薛仁貴這一番話,也許是不想給在娘子軍中當兵的子弟丟人,報名再次開始以后秩序比之前好了許多,老老少少排著長長的隊伍依次經過報名點,報上名字,領取號牌。 短短兩天時間,報名的人數就達到了八萬這一恐怖的數字,而且報名點的外面依舊是人山人海,長長的隊伍依舊看不到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