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然后,楚涵找到了張旭,問張旭愿不愿意和自己合作一筆大的。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張旭的塑料廠在皖南市也越來越大,雖然沒達到楚涵的程度,但讓他拿出一兩百萬,完全沒有問題。 沒錯,哪怕張旭的體量沒楚涵大,能拿出來的錢也比楚涵多。 當然,這沒什么可比性。 畢竟楚涵的資金都是固定資產,或者投資出去了,可供使用的自然就少了。 但張旭的錢都攢了起來,能用的資金自然比楚涵多。 有了張旭的這筆錢,運輸公司也出現了。 楚涵和張旭合伙開的皖南運輸廠,就在鳳城區,楚涵家水泥廠的旁邊。 陳喜山也開始了運作,參加競標之前,楚涵召集了劉二牛為首的三十個建筑工人,但這些人,遠遠不夠。 于是,又讓劉二牛幫忙宣傳,在附近幾個村,直接召集來了將近一百多號人。 人數上不用擔心,這些人絕對夠了。 他們得知了楚涵的合同,一個個二話不說,就和楚涵簽訂了合同。 于是,楚涵公司里,正規的建筑工人達到了一百多個。 他們的建筑公司可不僅僅只有建筑工人,楚涵在田區經濟區這邊,開了一個皖南建筑工廠,工廠和公司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有需要用到的設備,工具,全部在工廠里擺放著。 這些設備和工具,因為比較先進的原因,陳喜山需要教他們如何使用。 這種立交橋,兩個月建造成功綽綽有余。 為什么其他建筑公司給的數字都是五個月? 因為他們想磨洋工唄。 時間越長,他們能和官方申請的補貼就越多。 冬天的寒冷補貼,夏天的炎熱補貼。 這其中還夾雜著假日補貼,零零種種,同樣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呢。 所以,楚涵五百萬兩個月,在眾人面前把那三家公司的目的給徹底暴露了出來,他們恨不得弄死楚涵。 楚涵自己估計都莫名其妙,平白無故又得罪了三個仇家。 但他真的只想好好做企業,好好賺錢罷了。 總之,不管這些,因為工期比較緊的原因。 吃完飯的第二天,項目就已經開始動工了。 皖南建筑廠開在經濟區這邊剛好,距離工人工作的地方很近。 這里有宿舍,有商圈,生活方便,也算是楚涵給建筑工人們帶來的便利吧。 陳喜山帶著自己的建筑團隊,開始在建造立交橋的地方進行測繪,這個工作大概持續了一周。 隨后,陳喜山又帶著建筑工人們,開著機器,來到之前測繪的地方,開始了大興土木! “兄弟們,三個月干完,獎金翻倍!” 陳喜山的一句話,讓所有的建筑工人興奮的舉起了雙手。 他們如火如荼的時候,在距離他們五公里遠的地方,隧道工程,也動工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