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姓人家戰亂里相互扶持著才走到此地,幾百年相處下來,雖是兩姓,但數百年來守望相助,親如一姓,兩姓祠堂,都是放在一起祭拜的。 族學雖由兩姓合辦,不過晏家村少數的幾家外姓人家的孩子,也可免費進學,這也算是晏劉兩姓,對同村異姓人家的照顧了。 這也是哪怕是異姓人家,也與晏劉兩姓十分團結的原因。 不過,劉家的人數不到晏家的一半,所以雖然劉家族老在村里很有話語權,但晏家村的事,還是多以晏氏為主的原因。 三人一行邊走邊聊,驢車上雖然東西多,但其實也就是占地方比較大,重量還不如去縣城時車個的貨物重,因此反倒走的比早上快些。 不過到鎮上時,天色已經晚了。 過了鎮上,路便有些難走,其間數段,得穿過山林。 好在有猴哥和路叔這個老獵手,倒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三人駕著驢車到家時,天氣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農家晚上點燈的人家少,因此整個村莊黑壓壓的一大片,又是月末,天上連個月亮都沒有。 好在自家的燈卻亮著,昏暈的燈光,透過窗紗,看的人心里都暖起來。 大概是聽到了驢車的動靜,他們這邊方停下車,家里的門便開了。 公玉明溪領著兩個女兒從屋里出來,急步走到籬笆院前,開了柴門,擔憂道:“今兒怎這么遲才會?路上吃東西了嗎?餓不餓?冷不冷?” 你看,這世間父母,看到孩子,最先關心的,永遠都是餓不餓,冷不冷。 哪怕自家老娘是千古第一女詞人,也不能例外。 猴哥的笑都暖起來:“娘,在縣城時遇上了小五爺,他給小尋買了七八樣點心,回來時又給我們買了好些吃的,一點兒沒餓著,今兒沒風,我們都穿著新的薄襖子呢,哪里會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