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雨軒,一個最近剛剛興起的酒樓,在全國各地開了許多門店。 價格不高,消費水平比起都城妙音閣來說差得遠,所以自然也稱不上是高檔場所。來往吃飯住店的,主要還是中層百姓與普通書生文人。 但來此吃飯的人卻不會想到,這聽雨軒正是當今夏皇秦昭的手筆,乃是他安排皇商與宣委會著手開辦。 有了官府支持,又有皇商投錢,想做起來那自然是輕而易舉。 但這些酒樓建立的目的卻并非為了盈利,為的是方便日后的宣傳工作,以及了解民生民意,相當于一個個據點。 秦昭可不會高居廟堂,真就把底下的事放心安排給六部官員,自己當個瞎子聾子。 民間消息,輿論等各方面,都要重視起來。并安排內官,也就是京情府的人作為眼線。 普通民眾才是他的基本盤所在。 即便如今修行人皇天宮有成,感知能力遠超世人想象。 但終究范圍只能覆蓋一洲之地,偏遠地區就很難照顧的到。 現在,所有的聽雨軒中,都安插有宣委會的下屬分會成員,里面大多數也都出身名家。 他們或多或少知道這酒樓跟朝廷的關系,但是細節就了解不多了。 只知道上面領導來頭不小,甚至能直達天聽。 此時,寧州豐城的一家聽雨軒酒樓中,正聚集了不少人在高談闊論,聊著近期頒布的一系列法令。 其中就有一桌,坐著幾個身穿青衣的年輕文生,也在交談著。 因為如今并沒有限制民間言論,所以他們聊起來倒是并不避諱。 只聽其中一人緩緩說道:“當今圣上推行新政的目的恐怕沒那么簡單,總覺得還有后續。” “你想多了吧。”另一人卻有些不以為然,“無非就是降低下中農的壓力,控制土地兼并,這不是正常嗎。” 聽到這話,眾人紛紛反駁道:“你不想想為何如此?如今災情已過,自從圣上立下九州高臺之后,天時可控,以后也不必擔心饑荒。何必著急做出限制,甚至要降低稅率。” “還有后面這一項,無地不交稅,目前來看完全沒有必要。這些人又不能做什么,還讓朝廷平白少了一塊收入。” 被反駁的那人有些不服氣,高聲道:“穩定民心,總是宜早不宜遲的,不過看條件允不允許罷了。如今王朝又不缺錢,自然要開始著手這方面。自從那些商賈之流借著東風做了皇商,現在不知道有多么逍遙快活。” 這話說到后半段,多少帶著一些不以為然,甚至有些酸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