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對陳雨的疑問,林阿福篤定地回答:“焊接自然不如一體的銃管結實,不過小人的手藝保證比其他人要牢靠,這也是當年我和我爹在軍中安身立命的本錢。至于加長,當然不會再加同樣長的銃管,要短一些。以前軍中的總爺們說,銃管長,就打得遠,都說越長越好,所以咱們都是這么打制鳥銃的。” “加長會炸膛嗎?”這是陳雨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林阿福愣了愣,遲疑著回答:“炸膛是難免的,只是多久炸膛的問題……銃管才一層,這么薄,肯定容易炸膛,不過與長短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 陳雨搖搖頭:“容易炸膛的鳥銃,要來何用?銃手如果時刻都要擔心被炸傷,又怎么放心地使用?”他琢磨著,既然說銃管的管壁薄是炸膛的重要原因,那么加厚不就成了? “有沒有辦法把銃管做厚一些,減少炸膛的幾率?” 林阿?;卮穑骸靶∪擞玫氖鞘扈F(注1),想要捶打成渾圓一體的銃管,就不能再厚了,太厚沒法卷成圓管……” 陳雨陷入了沉思,來回踱步。 他雖然是文科,但是基本的物理學知識還是超出古人一大截的。他仔細想了想,身管武器的長度或許與射擊的射程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對威力的影響應該有限,真正影響彈丸初速度、穿透力的,應該是火藥的推力。只要在材料允許的范圍內(nèi)增加火藥的劑量,增加氣密性和膛壓,那么相對較短的銃管也能制造不錯的殺傷力。 至于射程,誰在乎?沒有膛線的前裝槍,射擊精度極其感人,打得遠又有何用。電影里使用前裝滑膛槍的歐洲士兵們,不都是用緊密的隊型、密集的齊射來彌補精度的不足嗎?而且這個時代的兩軍交戰(zhàn),貌似都是靠近到了目視能夠看清對方五官的距離才開槍的,武器的可靠性、中短距離的殺傷力才是需要追求的目標。 想通其中關節(jié)后,他停下腳步站定,不容質(zhì)疑地說:“銃管不用加長了,就保持現(xiàn)有的長度。再說了,焊接的再精細,終究不如一體的結實。另外,不管你用什么辦法,加厚銃管——別的我都可以忍,唯獨炸膛不能忍?!? 林阿福瞠目結舌:“不加長銃管,還要加厚?”他對自己的手藝很自信,可是改變了自幼沿襲的工藝流程,他就有些無所適從了。厚厚的鐵料該怎么卷成均勻的筒狀?不光是他,其余的工匠也被難住了,優(yōu)良的鍛造性與鐵料的厚度是互相矛盾的,該怎么解決這個難題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