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多年飽受西涼苦寒風霜,現在到了雒陽,過上了好日子,連少許寒風都被高高的雒陽城墻阻隔在外,顯陽苑中也是四季如春…… 但,李儒反倒有些無法適應了。 甚至,他有些開始懷念在涼州的日子。 那里雖然氣候惡劣,生活艱苦,但那里的人卻純粹許多,只想爭一口糧食,混一個茍且偷生。 哪像這雒陽城中的世家大族,個個心思陰沉,口蜜腹劍,一有機會便見縫插針,妄圖竊取權勢。 自入雒以來,李儒不僅衣服越穿越少,連整個人都瘦了一整圈。 他本就不是體態肥碩之人,這一瘦下來,整個人宛若風中修竹一般,堅韌而又固執。 唯一沒變的,還是他那雙眼睛。 依舊是那么的……攝人心魄! 無論世家高門,亦或者軍中宿將,但凡迎上李儒的目光,都會不自覺生出退避的念頭。 除此之外,在董卓的授意下,李儒也開始掌控朝堂。 原本朝堂上,太傅地位最高,位在三公之上。 按漢代規制,一位皇帝終其一生,只會設立一位太傅,一般多是在其沒有登基之前的老師。 一旦此人故去或被罷免,便不再設立太傅之位。 畢竟,別的官職都可以換人。 但皇帝的老師,只能有一位! 現今袁氏家主袁隗,便身居太傅之位,與董卓共同輔國。 其次,便是這些年如走馬燈一樣輪換的三公,大多沒有多少權勢,只是吉祥物和替罪羊而已。自董卓入雒以來,更是連廷議的權力都被剝奪了。 朝堂上真正掌管政務的,其實是尚書臺。主官是尚書令,其下有數位尚書。 但這里面有個奇怪的成例,那就是身為主官的尚書令,僅千石。而其下的五部尚書卻是兩千石官職。 這就導致了一種情況,尚書令這個官職,一般由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兼任,不然無法威懾住五部尚書。 可這些舊有的潛規則制度,在董卓入雒后,被盡數廢除。 如今的軍政大事,全都要稟報于顯陽苑,除董卓以外,皆由李儒裁決。 一個人精力是有限的,李儒這些日子既要忙碌與案牘之間,又要思慮天下形勢,還得替董卓選拔可用之才。 最后瞇會眼的功夫,還得跟雒陽世家明爭暗斗。 所以,他瘦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