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動機-《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一般來說,群體的犯罪行為完全受一種強烈暗示的支配,這種暗示,往往打著高尚的旗號,參與犯罪的個人事后堅信他們的行為是在履行義務,挽救社會。這是群體犯罪行為與普通犯罪行為最大的不同。
這些不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的刑事犯罪動機卑劣,群體犯罪動機大多冠冕堂皇,參與者并不認為自己進行的是犯罪行為。
普通的刑事犯罪分子犯罪后膽戰心驚,但冠冕堂皇的動機讓群體犯罪參與者膽大妄為。
普通的刑事犯罪分子犯罪后拒絕承認事實以逃避處罰,群體犯罪的個體則毫無顧慮地承認事實,但卻拒絕認罪。
動機論者會認為這些犯罪成員之所以犯罪,是因為被教唆,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無辜的。他們只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被人利用,犯下了他們根本意想不到的罪行。這是大多數心理學家的觀點。倘若這種謬論成立,那么某個犯罪分子殺人越貨后招出主謀,我們就可以認為該犯罪分子無罪。事實上,所有的行為皆以結果論而非動機,一個人犯罪未遂和犯罪成立的處分大不相同。
因此我認為,犯罪行為一旦被實施,只有輕重大小沒有高尚卑劣之分,對于被害人來說,兩者造成的后果同樣是傷害,而群體犯罪導致的結果更加慘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射阳县|
卢龙县|
安溪县|
横峰县|
泸水县|
县级市|
峨山|
仁布县|
宁晋县|
比如县|
台山市|
乌什县|
扶沟县|
宣武区|
休宁县|
富源县|
和顺县|
肇东市|
广宁县|
区。|
柘荣县|
玛多县|
柳林县|
南雄市|
聂荣县|
江口县|
平度市|
沅陵县|
玉溪市|
广宁县|
固镇县|
宁化县|
富阳市|
金华市|
桐庐县|
佛学|
沧州市|
焉耆|
永兴县|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