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鳳行》
第(1/3)頁
輪到老張頭,他才發現這辦鹽的手續并不復雜。
他只需提供戶籍或者路引作為證明,由鹽運分司核發護照。此護照上會注明貨販的姓名、年齡、籍貫、樣貌,在衙門繳納鹽課請票后,會被登記備查。
此護照準行三年,也就是三年之內,他如若再行販賣鹽,只需來鹽運分司衙門繳納鹽課請票,就可憑著票去鹽場提鹽。
鹽票一式三聯,一份上交鹽運司,一份留存分司,另一份貨販留存。去鹽場提鹽后,鹽場大使會在鹽票上注明引數、運銷州縣,并加蓋鈐印。此后運銷途中,鹽和票不得分離,若有分離,則按私鹽論處。
貨販到達引岸之地,需持照票奔赴指定的引地鹽務衙門呈繳,供以衙門記錄上交與鹽運司核查。
如此一來,這一整套手續就算走完了,比老張頭所想的要簡單許多。
與很多人一樣,老張頭關注的也是沿路抽檢的關卡,過關時是否容易,這件事也被鹽運分司解決了。
抽檢依舊,但他們只需核查票、照和鹽包重量是否有錯。關于這點海州分司這次也是下了本錢,以前鹽出場為大包,過監掣署時會進行改包,改包費用由鹽商出,外包帶為布袋。
不提改包時的損耗,光改包費運商都需付出一大筆銀錢,而且這種包裝十分容易仿造,重量沒有固定,每次過壩都得監掣署重新稱重,浪費人力物力。這次海州分司直接將鹽包換為了紙質,并在鹽出場之時,就已全部分包完畢。
這種包裝防水防潮,仿造不易,又是統一重量,分別是五斤、十斤、二十斤,過壩無須稱重,是鳳笙費了大心思想出的點子。若此包裝能夠推行,對打擊私鹽也有益處,只認包裝就能認出是私鹽還是官鹽。
所以說,過卡肯定還是要過,但與以往相比,已經簡化了很多流程。且商販所應付的鹽課和雜項,早在鹽務衙門就已付過,通關過卡只需出示鹽票和護照即可。
不管海州分司的辦事書吏解釋得再清楚,什么東西都還是要親身去經歷,人們才會相信,現在只能用時間和事實證明,淮北這次鹽務改革是有作用的。
……
為了保證中間不出岔子,鳳笙還把童百戶等一干錦衣衛使了出去。
不用他們干什么活兒,只用擇一人往各關各卡一坐即可,行監督的作用。錦衣衛是皇帝親軍,給那些胥吏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無視上面的命令刁難過關過卡的商販。
所有人都在辛苦忙碌著,而隨著時間漸漸過去,奔赴海州的小商越來越多。
他們很多都是親眼目睹別人掙了銀子,才會與友人相約而至,這件事還要歸咎之前那位孟姓商人。
那次交易太過匆忙,市場和價錢都沒多做關注,便匆匆交易。后來又有幾位小商弄了鹽回去,竟不用出揚州即可賣掉。這其中隱含了一個商機,很多人都不知道,知道人也是秘而不宣。
無他,與鹽價有關。
淮北出來的鹽,從鹽場出來到揚州這一路,因其中省掉場商轉手及許多關卡,又有新政的作用,鹽價十分低廉。各種苛捐雜稅支出后,加上各種人力物力的開支,成本不過二兩一引。
可同樣是一引鹽,從淮南出來的鹽,同樣是經過各種關卡,到揚州城外的通揚運河,各種成本支出卻要近四兩。
也就是說,淮北鹽比淮南鹽便宜了近一半。
這其中代表著什么意義,恐怕只要有點常識的商人即可知曉。官鹽滯銷就是因為鹽價太高,所以很多人寧愿冒險夾帶私鹽,不愿賣官鹽,現在淮北鹽這么便宜,完全可以賣淮北鹽,而不用費盡心思賣私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陆河县|
涿州市|
南江县|
巫山县|
吴旗县|
光山县|
于都县|
河间市|
伊吾县|
开阳县|
宁都县|
鹿泉市|
健康|
刚察县|
大关县|
齐河县|
东宁县|
西充县|
徐州市|
日照市|
青州市|
镇坪县|
衢州市|
曲水县|
珲春市|
商南县|
司法|
南通市|
百色市|
都安|
福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大关县|
峨边|
民乐县|
霸州市|
胶南市|
罗田县|
封开县|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