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直接走到了大殿最中心,拿出了一卷科舉制度的構想報告。 “大秦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這么大的人口基數,人才肯定更多,可是為什么如今良才青黃不接呢?這么多年來,人才選拔制度卻全要依賴舉薦,還要看人家有沒有錢財呢?這是純純的倒行逆施。” 這番話說的確實不錯。 秦朝選拔官吏有三種標準,第一種就是看他有錢沒有。 家境殷實了,做官也能夠相互照顧,上下級都能分點錢。 第二種就是舉薦,舉薦的人需要有些本事拉一些自己家里面的人上來,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兒子等等。 這樣就很容易催生出來一些門閥,這些人的聯系緊密,拉幫結派的,整天都是抱著黨同伐異的態度辦事。 這就很容易催生出來一些腐敗,還會對整個帝國的制度造成極大的危害。 如果一整個部門里面全都是一家人,那這個部門的規章制度就形同虛設了。 大家想做什么都做什么,謀利了以后分點錢,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 最后一種更狠。 世襲制! 這種制度更是離譜,很多以前立過功的官員后代,他們的孩子就算是什么才能都沒有,依舊可以混到官位!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大家都在一個朝廷混飯吃,只要這種制度不不變,說句不好聽的,即便改朝換代,他們家族依舊能屹立不倒。 可是對于平民百姓來說,學習無路,仕途無門,這些就造成了極大的人才浪費! 離坎想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就要徹底根除這種制度! 那就向前推進幾百年的時間,讓他們先進入到科舉時代。 “開展科舉制,用考試來劃分所有人的機會,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公平!” “這樣不管是寒門弟子還是鄉間農夫,都能夠獲得機會進入朝廷,也能拓寬大秦的收納渠道, 可謂是功在千秋!” 整個朝堂上的人全部都被離坎給帶了過來,之前離坎的追責,現在面對離坎的提議已經是小巫見大巫了。 現在離坎所說的事情直接牽動了他們最根本的利益。 一個當官的人,尤其是在他們這樣的封建王朝之中當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其中肯定有一條是提攜自己的親朋好友,組建自己的勢力,讓自己在官場之中站穩腳跟! 俗話說得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