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教諭馬上在一旁笑道:“文山長休要自謙,你那書院里確實是有幾個詩和策論都寫得不錯的,不過是年齡尚小,所以今科未考而已。若是去考了,未必就比榮州差!” 剛說完,他的目光不經(jīng)意地落在某一首詩上,頓時一怔,再仔細(xì)地看那筆跡和落款,臉色頓時頗有些古怪:“文山長,您先前說,林家那二房的少公子,只喜風(fēng)月?” “是啊!”文山長不甚認(rèn)同地?fù)u頭:“小小年紀(jì),生得眉清目秀,口齒也伶俐,偏偏愛往風(fēng)月場所里鉆。” “難怪,他這首詩,明著是寫春景,實則另有玄機(jī)啊!”教諭忍著笑,將陳元鷹替林軒凡改的那四句詩遞給了文山長。 “哦?”文山長接過一看,一掃眼,頓時老眼一突,老臉漲紅:“這……” 見他神情有異,胡亦社大生好奇,伸手:“都寫了些什么?” 待胡亦社也閱畢,他臉上也浮起幾分啼笑皆非的笑意,更頗有些難以出口:“這……。” 說它不好嘛,這“嫩”、“游”、“花苞”、“嬌顏”、“羞”幾字,倒是用得文雅得很,也十分貼切。 說起來,這四句,隨便一句單獨(dú)拿出去,都挺應(yīng)這春景。 只是此刻組合在一起,就不光是應(yīng)春景了,還應(yīng)了某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妙景! 若是私下里傳閱,諸位老大人均會眼放異采,暗道一聲,真妙。 但放在這詩會上……總覺得有些難以啟齒啊! 胡亦社皺著眉頭思索一二,喚來身邊的師爺,讓他去暗中打聽一下,看這首詩是否真是林家二公子所作。 文山長也郁悶地思忖一陣,遲疑地詢問著胡亦社與教諭的意思:“依老朽看,這首詩,還是暫且不要公布吧!回頭,還望教諭大人尋機(jī)跟林家的人講一下。這等聰明……還是需要多用些心在文道上,才好。” 教諭馬上認(rèn)可地點(diǎn)頭:“文山長所言甚是,本官也覺得,這首詩,不宜宣講。且給老夫,老夫晚一點(diǎn),尋機(jī)找林家家主說說。” 三位老大人迅速達(dá)成了一致的意見,同時心里也暗暗記下了林軒凡這個名字。 真是少年懵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