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千年過去,迷霧終于將靈山團團包圍。 如果說絕大多數修仙者,是以一世來超越極限,那么絕大多數佛陀菩薩,都經過多次輪回轉世。 將修行之路,拆分到了許多段人生之中,步步積累,逐漸登臨絕頂。 按理來說, 經過多次輪回的佛陀菩薩,應該對寂滅看的更加輕,更加淡,更加平常。 然而恰恰相反,越是在無法往生的寂滅面前, 無法接受現實的靈山大能越多。 再也沒有了輕而易舉的往生, 再也沒有了極樂世界, 曾經可以放下的一切, 到了這一刻根本無法放下。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也正是如此,于剎那之間墮落成魔的靈山大能,相當之多。 整個西牛賀洲,被禍害的相當慘。 甚至連靈山之上,也發生了許多次大戰,相當慘烈。 唐三藏憑借來自釋門同道的支援,才勉強守住了血流成河的靈山。 然而所有這一切努力,在三界寂滅的大危機面前,似乎都毫無價值。 到了最后一刻,陪伴在唐三藏周圍的,除了被他選定的人, 只有極少數靈山大能。 以觀世音菩薩為首。 她是最長袖善舞的一位,和靈山之上每一個山頭都關系非常好, 哪怕面對打殺了如來佛祖的孫悟空, 也可以淡然自若。 唐三藏本以為觀音會跟隨彌勒或者藥師王佛離開靈山,卻沒想到了她堅守到了最后。 在三界寂滅最后時刻,她依然是那位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在天洞開啟之后的第九個千年,整個三界都已經被蜃霧吞噬了九成九,只剩下了花果山和周邊區域。 天庭、地府、龍王、散仙…… 三界所有的幸存者都一路掙扎著逃到了這里,哪怕能再多活上一年,或許就能迎來轉機。 這里沒有凡人,凡人早就隨著四大部洲一同被蜃霧吞噬了,這里也沒有妖魔,妖魔都被天庭最后的精銳阻攔在外,最后于絕望中被蜃霧吞噬。 太白金星沒有了平日的瀟灑,看起來頗為狼狽,他幾乎是整個幸存者營地的大管家,幾乎所有事情都要由他來處理和決斷。 而天帝孫悟空,幾乎什么也不干,就坐在他橫空出世之前仙石所在的位置,眺望著眼前的大海,以及不遠處不斷彌漫的蜃霧。 而天帝孫悟空的存在,也是這塊狹小的地域,能夠保證最后秩序的最大緣由。 太白金星不知道孫悟空在想什么,但卻能察覺到,他并沒有絕望。 太白金星猜到了些什么,卻也不敢表露出來,只是兢兢業業的站好最后一班崗。 安穩下來的仙神們,知道自己剩下的時光也只有千年,于最后的時刻,他們開始了毫無保留的交流。 對于大道的探索和討論。 每天多有多場多次的論道法會,無論是赫赫有名的大羅金仙,三界大能,還是毫不起眼的天兵仙吏,無論是誰,都可以登臺發表高談闊論。 人們互相爭執,互相辯論,互相演法。 智慧在碰撞,道行在提高,大道和法則也變得更加真實。 而此地最權威的大能,自然是鎮元子大仙,他的境界雖然跌落到了金仙巔峰,但卻曾經是“道君”。 盡管很多人講的道錯漏百出,但是鎮元子很少出言打斷或者辯駁。 他開始意識到,三界本身,并非真實的存在,甚至只是太上道祖的一場夢,一個泡影。 自己曾經接觸和領悟的大道,并非宇宙之中亙古存在的永恒大道,而是太上的道。 也正是如此,自己這個道君才會如此輕易的被太上剝奪大道權柄。 但這也意味著,自己解脫了所有枷鎖,一旦接觸到了真正的大道,曾經的道行和境界也會在很短時間內恢復。 在三界的最后千年,鎮元子大仙默默的聆聽眾仙神論道演法,最后將其總結成了一本經卷——《三界玄真篇》。 其中包含了十八種證得大羅金仙果位的道法,一百零八種證得金仙不朽的道法,幾乎無所不包,堪稱整個三界億萬載修行的智慧結晶。 也是整個三界,最后的紀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