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幾個大佬商量了一下,“就抽取江南,淮南,河南三道的賦稅吧。” 最后表章送到李世民的案桌上,李世民看了一下,總算良心發現,拿起紅筆畫了一個圈圈。 就圈了一個江南道。 意思就是只抽取這一道的賦稅就好,不用三道。 對外的說法是,“太皇節儉,一道足矣!” 然后普天同慶,人民群眾紛紛高呼,“陛下圣明,太皇圣明!” 江南道群眾:老子頂你們個肺啊! 。。。。。。 河北。 李牧自從來離開了長安城以后,整個人都輕松了,終于又可以使勁的浪了,好開心,好刺激。 至于長安那邊發生的事,他并不知情,因為他現在正忙著給基地布置排水渠呢。 基地排水渠按照李牧的意思,先挖壕溝,倒梯形的那種,然后用人力夯實施工面。 再開槽放置管道,管道是陶制的,很笨重,但沒辦法,目前也沒有更先進的方式。 但沒關系,這玩意還是很實用的,就是有點麻煩。 畢竟這么笨重的管道,人力是很難施工的。 你看那管壁辣么厚,長度辣么長。 對普通人來說,搬這玩意一點都不亞于當年在長城搬石頭。 但這個時代又沒有藍翔技校,很多工作都難以展開。 好在李牧手頭還有滑輪這玩意兒,再加上龍門,施工難度減小了一些。 但還是不輕松,仍然需要很多人力來填。 所以,他現在很缺人手。 此時此刻,他無比懷念李思摩。 這是一位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者,一位被打仗埋沒了的hr。 至于李牧為什么非要費那么大的力氣搞這些玩意兒。 主要是大唐這會的煉鐵,都是露天的,很是制約質量和產量。 室內煉鋼才是大勢所趨,所以需要布置一些基礎設施。 而這還只是剛開始,后續還有很多工作,光是一個高爐實驗,估計就要讓他蛋疼很久。 但再怎么蛋疼,也得一步一步慢慢來啊。 可是這一切的前提,還是財力和人力。 財力他有,畢竟他到處撈錢,不就是為了關鍵的時候用來搞研發的嗎。 但這個人力,他就有些無能無力了,一時之間有些找不到頭緒。 之前那批契丹老哥,雖然被忽悠過來打黑工,但還遠遠不夠,他需要更多的勞力。 直到有一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