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主持廷議-《大明文魁》


    第(2/3)頁

    廷議前的閑聊,看似平淡,但句句都在交鋒。

    林延潮而今雖至次輔,但石星仍時而不賣他面子。林延潮也不好與他翻臉,畢竟當初自己出任內閣大學士,石星也有舉薦。畢竟石星資歷高,自己拜禮部尚書時,他早已是兵部尚書。

    但林延潮也不是打不還手的人。他笑了笑道:“昔周武王于孟津會盟八百諸侯,諸侯皆道:“紂可伐矣。”然而武王卻道:“爾未知天命。””

    “于是周武王領兵復歸。之后紂王殺比干,囚箕子,武王依文王遺命‘時至勿疑’領兵滅商。何為時?何為天命?”

    “這時與天命就是人心,人心至,則時至勢至,推行變法新政不是逆人意而為之,而是百姓所愿,生民所望,故水到渠成,順勢而下。”

    “就如武王成就霸業,會盟八百諸侯時,仍不敢言天命在我,到了紂王殺比干,囚箕子時方可。這事功變法不也正是如此,大多數人支持,并不一定就要推行,但連當初反對之人也亦言非用此法時,方才是水到渠成。”

    “故武王伐紂不稱為篡,王業是水到渠成而為之,此為時至勿疑,也是沈閣老所言的無為而為之。”

    沈一貫心底雖覺得此言聽過也就罷了,推動變法怎么可能沒有阻力,即便不殺個人頭滾滾,也是要見血的。不過林延潮這話還是打消了自己的一些顧慮,至少他的變法不是牛不喝水強按頭那等。

    “次輔之言,沈某受教了。”沈一貫面上退一步,但他知道如石星這樣反對的官員不少,將來隨時還有其他機會。

    片刻后,趙志皋坐著轎子到了,眾大臣都起身。

    用司馬懿之事逼退張位去后,眾大臣對趙志皋有所改觀,至少再也不敢將對方視作‘紙糊首輔’了。

    趙志皋入座后,笑呵呵地道:“勞諸位久候了。”

    “首輔此言,不敢當。”

    “不要拘謹,大家繼續閑聊就是,”趙志皋撫須微微笑著,與一旁的林延潮,沈一貫說了幾句話。

    不久吏部尚書李戴到了。經過內閣的打壓,吏部已是不如當初。

    如九卿及科道掌印者經九卿廷推,最后天子裁斷。而吏部諸曹郎也是由九卿推舉,吏部尚書不得自擇其部屬。

    而在外府佐及州縣正、佐官則盡用孫丕揚當年創造的掣簽法選官。

    李戴這吏部尚書實在很憋屈,但他是朝中公認的溫然長者,卻不見有什么抱怨之詞。

    李戴向眾人道了歉意,然后坐定。

    但見趙志皋道:“建立儲嗣,崇嚴國本,此乃社稷大計,本輔深以為然……”

    趙志皋一開口,眾大臣們就覺得又在老調重彈了。

    廷議先議的是,皇長子冊封典禮之事,此事為百官一直催促,不論是哪個內閣大學士,哪個尚書身在其位,都必須所謀之事,同樣他們也是為了將來蔭庇家族。

    此時已經入夏,日頭漸漸高升,闕左門下有宮墻遮蔭但燥熱之意不減,眾大臣們陸續飲茶,然后就有吏員上前添茶。

    有些官員則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再添。

    趙志皋好容易才將皇長子擇婚,冊封講了一段話,然后露出疲倦之色道:“本輔久恙,不堪操勞,下面由次輔來代本輔主持廷議。”

    林延潮稱是。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林延潮身上。

    這是林延潮第一次主持廷議,此刻他目光掃過眾人。

    眾大臣們都望向自己,神情不一。

    這看似最平常的一日,趙志皋似不經意一句話,但敏感的人已是意識到了,宰輔權位已在進行交接。

    內閣宰相之間有如仇敵的,也有如師生般講薪盡火傳,大政交由自己身后人,再扶上馬再送上一程。

    此刻林延潮有些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一手正從趙志皋手里接過權柄。

    權柄之上,是天下萬民之重!

    林延潮身子微微前傾,目視眾人然后道:“商君書有云,政久持勝術者,必強至王,此為治國經略!……”

    宰相無閑語。

    僅是這一句‘政久持勝術者,必強至王’已足夠很多官員琢磨一個晚上。

    在場官員都是一點就透。

    勝術就是變法新政,那么林延潮所言是勝術什么?眾所周知,就是通商惠工。

    政久就是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必強至王,國家富強而至王道。

    林延潮將這一句話放在主持廷議第一句,那么下面的國家大政都要圍繞這些來展開。

    “下面議銀幣錢法,朝鮮之戰大致已定,如何將倭人百萬兩之歲貢鑄作銀錢?這幾日不少官員上本,本來此事要讓戶部,工部各自部議,再經廷議。但是奏章一來一去,再具本回奏,拖延時日。今日正好戶工兩部尚書在此,咱們廷議上先議一議,再下部復奏。”

    眾官員都知道,正常流程,這樣的大事要經閣議,部議,廷議等等。林延潮于部議前提上廷議可縮短流程。

    工部尚書徐作先出言,他是張位的心腹。張位去位后未免人微言輕,故而已是投向林延潮。而另一個時空里,他早因張位牽連而被彈劾罷官。

    “朝鮮國主請將寶源局設在朝鮮,本部以為可。首先朝鮮言及可提供工匠以為鑄錢,其次也可以惠及盟邦……”

    徐作說了一通后,戶部尚書楊俊民反對道:“鑄錢之利,豈可分于他國,昔年太祖鑄洪武通寶,于各地設寶泉局,其中山東,遼東各有寶泉局……”

    工部鑄幣的機構稱為寶源局,戶部鑄幣的機構稱為寶泉局,為爭搶國家的鑄幣大權,于是兩部在廷議上打起了官司。

    因為貢道設在朝鮮,朝鮮也有占便宜的想法。朝鮮禁用白銀,為何禁用?一是怕明朝來搶,二來是白銀面值太大了,老百姓平常實在找不開。朝鮮通行楮貨和銅錢兩等貨幣。

    明軍入朝之初,為了保障能夠采買軍需,明軍不得不在渡江前將銀錢換成了布匹和靴子以便日后向朝鮮百姓買東西。

    當宋應昌,林延潮入朝抗倭時,為了解決軍需,也在朝鮮到處找礦。朝鮮一面掖著藏著,一面也想借助大明采礦技術。

    作為朝鮮經略楊鎬也一直對朝鮮言道,爾國不用錢,只用米布交易,故貨泉不通,無以富國。但經過多年明朝在朝鮮駐軍,朝鮮當地百姓已是漸漸接受了銀錢這樣的流通方式。

    現在朝鮮已廢除銀禁,加入了白銀貿易體系。

    眾人爭議了一陣,最后林延潮道:“鑄幣乃朝廷輕重之術,豈可假手于他國,更不可貪名而讓利于他國。至于鑄幣之爭,可以讓寶泉局,寶源局各自以七銀三銅鑄錢,那邊鑄出式樣好,就用那邊。”

    一錘定音,楊俊民,徐作都沒有異議,廷議就如此通過了。

    “播州楊應龍屢屢犯邊,年初又劫掠貴州,數月后復侵湖廣四十八屯,云貴四川湖廣官軍連戰連敗。貴州巡撫江東之曾派指揮楊國柱進剿,結果先勝后敗,全軍覆沒,以至于云貴震動。現在四省巡撫,布政司聯名上疏,請求朝廷增派援軍剿滅此賊!”

    林延潮聞言問道:“此事兵部如何議的?”

    石星見林延潮問自己心底一凜,此人心胸狹隘,必是借楊應龍之事讓我吃一個掛落。

    石星道:“兵將不齊,糧餉不備,各省又是各自為戰,如何能勝?”

    石星滿滿負氣之色,顯然是把鍋往內閣推。

    面對石星的牢騷,林延潮淡淡地道:“大司馬何必動氣?之前東事未平,朝廷往朝鮮調兵調餉,以大凌小,三戰擊破倭軍。眼下倭酋已經乞和,正是調兵西顧,一舉平定播州之亂的時候。”

    “難,難,難!”石星連道了三個難,“云貴都是山川,大兵難以進山征討,何況楊應龍又熟知地利……”

    禮部尚書于慎行道:“要平定播州之亂,最要緊是人心。當地土蠻混雜,若真要一舉蕩平,豈非遍地皆敵。不如以利厚結,區分敵我,再孤而攻之。”

    眾官員們聞此紛紛稱是。

    戶部尚書楊俊民道:“敢問大宗伯,以利厚結,那么錢從何處來?”

    于慎行道:“不必用錢,可以向天子奏請罷云貴四川湖廣礦稅,如此既是厚結人心。”

    “難!”

    眾官員都是搖頭,要天子停止礦稅難如登天。

    林延潮道:“可以請天子召回礦監稅使,但由戶部工部派官員征收礦稅,所得錢糧一半運入內庫,一半撥各省巡撫專用,以剿滅楊應龍。”

    眾官員皆是稱是,這不失為一個變通的法子。

    “是否可懇請天子,于天下都如此推行礦稅?”這時候楊俊民突然問道。

    “如此百姓可解倒懸之苦,國庫也可充盈了,但是……”

    在場眾官員也明白,官員征收礦稅肯定不如太監那么不要臉征收得多,而且官員一層一層的貪墨,稅收成本恐怕比太監還高。

    一直不說話的趙志皋睜開眼睛向林延潮問道:“次輔以為此策如何?”

    林延潮向趙志皋道:“回稟首輔,此不過是權宜之計,至于將礦稅收為朝廷,此法尚未完備。”

    “不錯,為政需安步當車。”趙志皋贊同地點點頭不再說話了。

    石星道:“有了錢糧就好辦了,可以調東征的云貴川軍立即返回駐地平亂,至于各省統劃不一,可命一名大臣臨時總督四省軍務,事后而撤。”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南郑县| 城口县| 义乌市| 大新县| 和田市| 靖边县| 清水河县| 如皋市| 杭锦旗| 新宾| 潜江市| 乌拉特后旗| 蓝山县| 罗平县| 堆龙德庆县| 信宜市| 汽车| 宜宾市| 宿迁市| 扎囊县| 霍林郭勒市| 武山县| 离岛区| 正镶白旗| 津市市| 聂拉木县| 马公市| 潮安县| 班玛县| 琼结县| 绥德县| 常德市| 文昌市| 来凤县| 临邑县| 新兴县| 巴东县| 寻乌县| 蒙阴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