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一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烴當下吟道:“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經,而切究乎宋、元諸儒之說;欲辭之當必貼合題義,而取于三代、兩漢之書;欲氣之昌必以義理灑濯其心,而沉潛反覆于周、秦、盛漢、唐、宋大家之古文。”

    “這就是理,辭,氣三道,我說你破題破的不錯,于理字一道,你將程朱注釋研習的有所小成,算得上切究乎宋儒之說,但你言辭空洞,筆下局面不展,卻是因你只專研于時文的緣故,在辭,氣二道全無根底。”

    林延潮聽了點點頭,林烴方才所說,明理,要讀六經程朱注釋,至于辭氣,當取秦漢唐宋,先秦有國語,離騷等,漢賦也是辭藻華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自己眼下確實只讀了,四書五經程朱注釋。

    林延潮道:“先生,這是要師法先秦諸子,博采唐宋大家的文章啊!”

    “不錯,你看你背誦時文后,寫出來的文章,都是筆下不勁,機局不暢。你若要想將八股文寫得文才斐然,就要讀古文,古文里法詳筆健,見識廣博,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精妙。”

    林延潮記起林燎與自己指的兩大書櫥,告訴他說這就是他中秀才前讀的書的事,由此可見明朝讀書人風氣未衰,并非僅僅局限于四書五經之列。

    他上一世聽過一個笑話,說的是清朝一個年老的甲榜進士,看見一個少年在讀書。進士問少年,你在讀什么?少年道,史記。

    進士問少年,史記是誰寫的啊?少年說太史公。進士又問,太史公是哪一科的進士?少年回答說是漢朝人,沒中過進士。當下老進士將書取來讀了幾句,不屑地道,文章平平,沒什么好讀,浪費什么時間,說完棄書而去。

    雖是笑話,但也難怪后世將八股取士罵到這個地步。

    但是明朝的讀書人卻不一樣,明朝文風先是推崇三楊的臺閣體。之后前后七子舉起了復古大旗,如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提出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

    而今李攀龍去世后,后七子里里由王世貞,領袖文壇,其地位拿到今天打個比方,好似武俠之金庸,言情之瓊瑤,網文之三少。

    當時王世貞火到什么程度,只要他一有文集出,當今儒生就剽竊他文章。天啟年間的才子艾南英就諷刺,后生小子不必讀書,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應酬,頃刻裁割,便可成篇。

    王世貞文風即代表了當今明朝士大夫文風取向,同時崇尚復古之風,也潛移默化影響到科舉之上。如嘉靖年以前,讀書人再只專研四書五經,時文范文已是不行了,就算取中,也拿不了好名次。

    林烴點點頭道:“你仔細看,嘉靖以后會試取中的程墨,其文章皆有秦漢余韻,你文章理已通順,但缺了辭,氣二道,所以有骨無肉,嚼之干巴巴的,你眼下當師法三代秦漢,博采唐宋文章,只有滿腹經綸,下筆才能錦繡文章。”

    林延潮聽了林烴的話,深以為然,當下問道:“那弟子要得辭,氣二道,當以何文章為先?”

    這也是當時一個爭論,前后七子,認定文必秦漢,大歷以后的書都不要讀。但很多人不認同,這樣將韓愈,蘇東坡,王安石的文章置于何地。唐宋派是文壇另一流派,著名的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他們反對前后七子文必秦漢的觀點,認為唐宋文章也有可觀的地方。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气| 定陶县| 贺兰县| 永川市| 二连浩特市| 花垣县| 水城县| 丰都县| 浏阳市| 武穴市| 颍上县| 玉田县| 达尔| 宁明县| 诸城市| 顺平县| 桐柏县| 广灵县| 连城县| 石柱| 贡嘎县| 华安县| 德格县| 固镇县| 麟游县| 汉沽区| 宁安市| 洞口县| 珲春市| 龙岩市| 铅山县| 宁国市| 禹城市| 宁阳县| 临泉县| 河源市| 合江县| 天长市| 健康| 酉阳|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