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講會-《大明文魁》
第(2/3)頁
兩邊一見面都是相互作揖,談笑風生,林延潮不由感嘆讀書人以讀書會友為兩大樂事,要不怎么說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呢。
兩邊書院的弟子分東西列坐,地上鋪了席子,然后各擺紙張文案于面前。要講會之前,要先推舉一人為會主,是養正書院一名講郎是秀才。
林延潮沒有料到陳行貴居然把別的書院講郎都請來了,但是想過來,講會既是辯難,由學生弟子來裁判,水平難免不足,由一個秀才來公道,正是再好不過了。
林延潮也聽說養正書院,與濂江書院一般都是大書院,而且他們不僅課童生,還有課秀才,講郎的水平應是相當不錯才是。
會主選定后,然后兩邊書院各選一人為副會主,濂江書院這邊選的是上舍一名弟子。
然后講會就開始,由會主先道講會的主旨。
林延潮聽他說來:“古人講學口頭即是躬踐,今日講學盡是世情,此講學不信于世,非講學之過,乃講者之過。希望諸位講學講其所行者,不行則不講!”
說完會主讓兩邊人從經書里選一篇來辯。
兩邊書院弟子們先各自商量了一遍后,然后再通過副會主與會主交流了一下,最后選定論語里的第十四篇憲問來講。
林延潮有點恍然大悟,書院講課,屬于順竹子劈材,節節而下那種,比如論語,就要從第一篇講到最后一篇這樣按部就班。但是很多時候先生在講的一篇,已經學會的弟子們,就想跳過去,讓先生重點講自己不太會的一篇。
而講會就不一樣了,學生們可以商量自定篇目,這樣就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項來講了。古人讀書看來還是蠻有方法的嘛。
正好憲問這一篇,林延潮也并非十分熟稔。當下會主拿出論語一書,翻到憲問這一篇上,開始析書中之義。
下面弟子們都是認真地聽著,一篇憲問講完,林延潮整篇跟著這養正書院的講郎思路走下來,將原來的條理梳理得很順,思維里沒有打結的地方。看來這會主的水平與林燎差不多,這樣林延潮就放下心了,心底想這樣的講會自己來得還是滿值的。
當下會主講完后,兩邊書院的弟子各書心得,然后當堂念了出來,不是每章都句句都念,只是講些各自主要心得。
然后大家對經義上,理解不同之處,或者是認為對方錯漏的地方,隨時站起來相互辯駁。一般來說這樣的辯駁,弟子們自己都會爭出個所以然來,但也有分不出高下,弟子們理解有偏頗的地方,然后會主出言最后作一個公斷。
這樣辯難的效果很好,特別是養正書院的弟子,他們學的論語畢竟不是同一個老師所教,多少有些出入,兩邊碰出不少火花。
在辯難之中,林延潮也提出幾個自己之前的疑惑,有幾個被人糾正了,還有一個眾人難以解答,會主就親自與眾人將這一段仔細講解透徹了,最后還夸了林延潮一句,汝理解到這一步,足見你對這段經義掌握已是入木三分。
會主這么評價,令講會里不少人對林延潮都是刮目相看,特別是知道林延潮底細的外舍弟子,更是驚訝合不攏嘴。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马公市|
会宁县|
花垣县|
石城县|
社会|
达孜县|
藁城市|
邵阳市|
图们市|
彭山县|
威宁|
沙洋县|
龙胜|
凤凰县|
凤凰县|
绥德县|
道真|
肇东市|
灵宝市|
陵水|
河东区|
乌兰察布市|
马龙县|
尼勒克县|
京山县|
正镶白旗|
奉贤区|
大厂|
威信县|
巴塘县|
崇仁县|
福贡县|
北安市|
同德县|
化州市|
长岛县|
邢台市|
定边县|
江源县|
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