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書院-《大明文魁》
第(2/3)頁
老福船在江頭拐了彎,從烏龍江而下,洪塘與濂浦,雖都在閩水的江中大嶼上。但一在上游頭,一在下游尾,江頭連著江尾,走水路要比旱路快多了。
越近濂浦,到了閩水下游,江面上更闊了,船也更多了。
從海歸港的海船聳著高高的帆,吃著風左晃右擺,但見了插了巡海道,海防館的旗子的巡江兵船,是遠遠避開。疍民的連家船,三四五艘,好幾艘連著江岸畔,停泊在那,疍家人生老病死都在條船上。
“小官人,你看這是柔遠驛的琉球船!”
船上巡攔朝遠處一指,林延潮看去果真一艘大海船行在江心,果真是琉球來的貢船。船順流而下,一瞬間兩船就交錯而過,行了好久,船到了濂浦村外的埠頭上。
農(nóng)歷八九月的朔望是大潮,魚蝦入港,是魚貨最豐的時節(jié),
埠頭上漁船密密麻麻的躺著,死魚死蝦,給漲潮的江水一卷,拍在碼頭上,一起一落的。船到岸邊,鼻尖充斥著魚腥味,他不由想到,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文昌眷顧之地,這和理解中的實在不太像啊。
林延潮下了船后,背著重重的書簍和行李,一步一步混在漁民中。
江埠頭上去僅容兩三個人并排走的石板路,這樣的路叫合掌街,當中是窄窄的走道,兩旁商鋪鱗次櫛比。
路本就不容易走,還弄得特別狹窄,而林延潮左右都人,人擠人。皮膚黝黑,手腳粗大的漁民,腳夫提著一大竹簍的魚鮮,牡蠣,挨著自己身旁走過。土路的開著不少魚牙,蠣房牙的鋪子。
魚牙,蠣房牙就是魚與牡蠣的批發(fā)行。
魚牙,蠣房牙的店鋪店鋪間隔著風火山墻,屋脊上還鎮(zhèn)著石獸,屋檐下大門敞著,人來人往的,臨街三開間,一排的排扇門,顯得氣派很大。有些牙行柜臺,用木柵欄隔開,開著兩個小口,好像今天銀行柜臺一樣。
漁民腳夫們抬著魚貨擠過人流,一簍一簍地抬進牙行的門里。
在柜臺旁穿著短衫的伙計絲毫沒有店大欺客的意思,上來幫手,抬了一程,然后才開始清點。穿著長衫的掌柜在打著算盤,一旁漁民的網(wǎng)首滿臉堆著笑在旁聲音洪亮地道:“老掌柜的,今年牡蠣特大,你給個好價錢嘛!”
一旁漁民,腳夫也是幫腔:“老掌柜的,打漁人可憐,你們行行好心,少賺一點吧!”
胡須花白掌柜打著算盤的手一停,斜了一眼道:“成,多加你們幾個錢,搬到開間去吧!”
漁民們一陣歡呼。
一條街走下去,街面上除了魚牙,蠣房牙,下去還開著漁網(wǎng)店,鞋店,豆干店,以及錢莊。整個濂浦村幾乎就是繁華的漁鎮(zhèn),就算是民宅旁邊,也很少看見身穿長衫的士子,反而是門口前一排矮凳上,老弱婦孺?zhèn)冏谀牵瑒幼髀槔厍讼牃ぁ?
真是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城鎮(zhèn)啊,林延潮不由感嘆。
抬起頭林延潮看見一白色的木構(gòu)牌坊,橫于頭頂。上書進士兩個大字,顯然是進士牌坊無疑。
閩地進士牌坊不少,林延潮早就見怪不怪。以往一個村,一個縣城出了進士,恨不得有多少人,立多少個,最好一排掛滿。但濂浦鄉(xiāng)似乎只有一面進士牌坊,絲毫不起眼的立著。
鯉魚化龍圖案旁就是一排小字,林延潮走近了仔細一個字一個字念道。
右闕上書著,正德丙寅歲孟春吉旦立,嘉靖庚子歲孟冬吉旦修。
中闕上書著,父林元美永樂辛丑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宁|
长白|
清河县|
清流县|
绥化市|
峨山|
苍梧县|
沁水县|
措勤县|
榆社县|
滨州市|
边坝县|
海淀区|
禹城市|
上思县|
米泉市|
彰武县|
安化县|
济宁市|
剑川县|
蒲城县|
邮箱|
龙江县|
崇阳县|
荆州市|
平邑县|
会昌县|
三门县|
保德县|
海原县|
陇南市|
永德县|
普格县|
嘉义县|
类乌齐县|
武功县|
宜良县|
通海县|
靖安县|
股票|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