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四卷 從軍閥混戰到走向光明--琉璃般的民國時代(2)-《超值金版-中國歷史1000問》


    第(1/3)頁

    第十四卷    從軍閥混戰到走向光明--琉璃般的民國時代(2)

    直奉軍閥緣何開戰?

    1920年直皖戰爭后,受英美帝國主義支持的直系軍閥和受日本帝國主義扶植的奉系軍閥控制了中央政權。

    但因兩系受制于不同的帝國主義國家,致使直、奉兩系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相互矛盾重重。

    1921年,張作霖推薦梁士詒任國務總理,吳佩孚以梁親日媚外為由,迫其辭職,最終引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

    結果直系擊敗奉系,獨占了中央政權。

    1923年10月,曹錕通過賄選當上了大總統,搞得舉國嘩然,民心喪盡。

    1924年9月,江蘇直系軍閥齊燮元攻擊浙江皖系軍閥盧永祥,爆發了江浙戰爭。

    1924年9月15日,于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后脫離北京政府,并宣布“閉關自治”的張作霖以援助盧永祥為由向直系宣戰,指揮陸、海軍約15萬人,分路向山海關和赤峰、承德推進,企圖圍殲直軍主力于灤河以東地區。

    17日,曹錕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調集約20萬人馬,主要依托長城組織防御,第二次直奉大戰由此爆發。

    10月,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直系吳佩孚失敗南下,直系軍閥統治時期告終。

    直系垮臺后,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權,他們抬出皖系首領段祺瑞為臨時執政,實際則在背后操縱。

    1926年7月,廣東革命軍開始大舉北伐。

    直系吳佩孚、東南孫傳芳、奉系張作霖均被北伐軍各個擊破,不到一年,北伐軍便控制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1928年6月,奉系見大勢已去,再次退回關外,而張作霖卻在回沈陽途中,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設的炸彈炸死。

    1928年6月8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國的統治結束。

    中國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中共一大的召開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僻靜的貝勒路樹德里3號,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李大釗、陳獨秀因故未能出席,出席會議代表共12人,代表全國黨員50余人。

    他們是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湖南的毛澤東、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陳譚秋,山東的王燼美、鄧恩銘,廣東的陳公博及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代表周佛海。

    馬林、尼可爾斯基與陳獨秀的私人代表包惠僧也列席了大會。

    李達、李漢俊不喜交往,與馬林關系不好,而張國燾生性圓滑,他成了馬林與二李間的協調人,被選為會議主席,毛澤東、周佛海為記錄。

    23日到30日,前后8天時間,會議進行得較順利。

    7月30日晚,繼續舉行會議,但卻受到便衣的騷擾、監視,會議被迫中斷。

    為了使大會繼續開下去,只好轉移會址,代表們分兩批離開上海去嘉興。

    因考慮馬林、尼可爾斯基出現在嘉興易引人注意,陳公博攜妻子李勵莊到了杭州,從容地“游西湖、逛靈隱”。

    所以,他們三人沒去。

    7月31日上午10時左右,代表們到達嘉興,租了一條游船,以游客身份作掩護繼續開會。

    眾人認為:全國黨員人數比較少,各地組織尚不健全,暫不成立黨的中央委員會,先組成中央局,負責領導黨的工作。

    會議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總書記,李達為宣傳主任,張國燾為組織主任。

    下午6時,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當晚,代表們乘火車返回上海。

    香港海員罷工為什么能成功?

    香港海員大罷工是指1922年香港海員為要求增加工資、取消包工制、改良待遇而舉行的罷工。

    1922年2月9日,中國共產黨廣東支部發出《敬告罷工海員書》,鼓勵他們堅持到底。

    3月1日,全港工人舉行同盟罷工,以援助海員,參加罷工的人數達到10萬余人。

    廣東政府、上海、武漢和北方各鐵路工人相繼成立香港罷工后援會。

    這次罷工,使香港海運、內河航運中斷,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幾乎完全停止,生活用品來源斷絕,物價上漲,使繁榮的香港變成了“死港”。

    經過56天斗爭,到3月6日,終于迫使港英當局接受了工人的要求,同意增加工資20%,釋放被捕工人,并撫恤被殺害的工人。

    罷工斗爭取得了完全勝利。

    京漢鐵路大罷工為什么會失敗?

    1923年2月4日上午9時,武漢江岸車廠罷工,到中午12時,全路(京漢鐵路)2萬多工人全部罷工,1200多公里鐵路頓時癱瘓。

    所有客車、貨車、軍車一律停駛。

    2月7日,湖北督軍肖耀南借口調解工潮,誘騙工會代表到江岸工會會所“談判”,工會代表在去工會辦事處途中,遭到反動軍隊的槍擊,赤手空拳的工人糾察隊當場被打死30多人、打傷200多人。

    反動軍隊還闖進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

    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被捕后,反動軍警把他綁在電線桿上,用刀逼迫他下令復工。

    林祥謙高呼:“上工要總工會下命令,我的頭可斷,工是不能上的!”

    他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武漢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也慘遭殺害。

    罷工斗爭堅持到2月9日,京漢鐵路總工會的武漢工團聯合會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保存力量,準備將來進行更大的斗爭,忍痛下令復工,大罷工宣告結束。

    在這場斗爭中,京漢路各地工人死50余人,傷數百人,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

    1923年故宮起火損失了多少文物?

    1923年6月26日晚9點多鐘,故宮中的建福宮起火。

    這次大火,共燒毀房屋三四百間;損失的物品,除延壽閣里收藏的全部古物都被燒毀外,還有廣生樓的全部藏文大藏經,吉云樓、凝輝樓的數千件大小金佛與金質法器等。

    其中最寶貴的是金亭四座,都是鉆石頂、景泰藍座;還有敬慎齋所藏的明景泰年間刻制的大藏經版數千塊、中正殿雍正時制作的大金塔一座、全藏真經一部和歷代名人書畫等。

    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在什么時候?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孫中山主持了大會。

    這次大會是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召開的。

    到會的165名代表中,有共產黨人李大釗、毛澤東、譚平山、瞿秋白、林伯渠等23人。

    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通過了國民黨新的黨綱、黨章和改組的具體辦法;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到新三民主義,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大會通過的宣言,接受了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

    新三民主義的內容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相同,是兩黨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礎。

    大會通過了《中國國民黨章程》,改組了國民黨,確認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可以以個人資格參加國民黨,并變過去的個人集權制度為民主主義的集中制。

    大會選舉了有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伯渠、瞿秋白、張國燾等10名共產黨員參加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這次大會完成了國民黨的改組工作,改組后的國民黨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它是以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

    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正式開始。

    黃埔軍校對中國革命有什么重要性?

    1924年5月,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了陸軍軍官學校,培養軍事干部,全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因其校址設在廣州的黃埔島上,亦稱“黃埔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1926年1月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國共兩黨都派出重要干部到黃埔軍校任職。

    孫中山任學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

    在校本部設有政治部、教授部、教練部、管理部等。

    學生組織設總隊,下設分隊。

    周恩來、熊雄曾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

    惲代英、張秋人、蕭楚女、聶榮臻等都曾擔任負責工作。

    孫中山親自定了“精誠團結”的校訓。

    周恩來到軍校后,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共產黨組織,成立了“中國黃埔軍校特別支部”,積極發展黨員;制訂政治教育計劃,加設社會發展史、帝國主義侵華史、各國革命史等課程。

    黃埔軍校自創建至1927年4月共舉辦四期,畢業學員4981人,培養出一支保衛廣州革命政權和進行北伐戰爭的骨干力量,對日后革命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孫中山于何時何地去世?

    1925年3月12日上午,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孫中山先生因患肝癌醫治無效,病逝于北京東城鐵獅子胡同5號行轅,終年59歲。

    病危時,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和平、奮斗、救中國”。

    孫中山逝世,舉國為之震驚。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孫中山之死告中國民眾書》,對這位正在同中共密切合作的偉人表示沉痛哀悼。

    斯大林等眾多國家領導人和知名人士發來唁電。

    3月19日,從協和醫院向中央公園移靈,沿途肅立的有十幾萬人,到處是花圈、挽聯。

    直到晚上7時,送殯隊伍還沒有從公園散盡。

    在其葬禮舉行之期,先后有200萬人前往吊唁簽名。

    廣東國民政府緣何北伐?

    1926年,北洋軍閥陷于分裂,一片混亂。

    二次直奉大戰中戰敗的直系軍閥吳佩孚退守到兩湖地區;直系軍閥另一將領孫傳芳奪取了上海,盤踞在華東。

    馮玉祥的國民軍東山再起,和奉軍在天津一帶展開了激戰,使張作霖無暇南顧。

    為結束軍閥割據局面,實現國家的統一,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

    1926年6月6日,國民政府任命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7月27日,10萬北伐軍分3路從廣州誓師出發。

    北伐軍當時共分為八個軍,其中四軍(軍長李濟深)、七軍(軍長李宗仁)、一軍(軍長蔣介石)和八軍(軍長唐生智)軍力最強,而又以號稱“鐵軍”的第四軍的獨立團最為驍勇。

    北伐軍受到了各地人民的熱烈歡迎,迅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第一路四、七、八軍7月攻占長沙,立即向吳佩孚親自坐鎮的武昌進軍。

    8月26日,第四軍的六個團向武昌南大門汀泗橋發起進攻。

    經過生死搏斗,北伐軍終于打垮了吳佩孚的主力,攻下了武昌。

    與此同時,第二路二、三、六軍占領了南昌、九江,殲滅了孫傳芳的主力;第三路一軍遇到的敵人最弱,于12月攻占福建、浙江兩省。

    至此,長江以南半個中國歸入了國民革命軍的手中,這個勝利是北伐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然而,北伐軍的節節勝利,引起了帝國主義列強的驚慌。

    他們感到北洋軍閥已經靠不住了,必須在中國另外尋找合適的代理人。

    1927年3月24日,美英軍艦向南京城內轟擊,打死打傷中國軍民二千余人,毀壞了許多房屋,實際上是對蔣介石提出警告。

    與此同時,英美支持的江浙財團又向蔣介石試探,以提供巨額資金為誘餌,換取蔣介石的合作。

    3月25日、26日,蔣介石連續發表講話,強調他對英美兩國并無敵意,并主張世界任何以平等之精神對待中國的國家,都是中國的朋友,即使這國家在以前曾壓迫過中國,國民政府也愿意與之盡棄前嫌,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

    從此,蔣介石“向右轉”,中國革命的局勢再次發生了逆變。

    是誰把退位皇帝溥儀趕出故宮的?

    辛亥革命以后,清帝退位,但仍保留皇帝尊號,享受外國君主之禮,清室成員仍居故宮,禁衛軍原封不動,財產、宗廟一律由“民國政府”保護。

    于是,溥儀關起宮門,繼續當他的皇帝,“王公大臣”照例天天朝拜,山呼萬歲,紫禁城儼然成了“國中之國”。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這種怪現象才徹底結束。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軍事家,愛國將領。

    他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14歲入淮軍當兵,后投北洋軍,升任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等職,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勛復辟。

    后來,馮玉祥追隨直系軍閥吳佩孚,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打敗奉系軍閥張作霖,被任命為河南督軍。

    1924年,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將直系賄選的總統曹錕囚禁起來。

    隨后,馮玉祥脫離直奉軍閥,改所部為國民軍。

    馮玉祥由于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早就對溥儀的小朝廷不滿。

    張勛復辟時,他曾發表通電,要求驅逐溥儀出故宮,由于段祺瑞等從中作梗,未能如愿以償。

    現在,北京政變成功,他決心乘勢驅逐溥儀出故宮。

    1924年11月5日上午,馮玉祥派得力部下鹿鐘麟等率軍警直趨故宮,驅逐溥儀。

    溥儀接過馮玉祥送來的信函,里面寫著:清帝自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權利;自本條件修改后,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50萬元,另撥200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盡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即日移出故宮,以后得自由選擇住所;清室私產歸清室享有,但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溥儀借口時間倉促,耍賴不肯走。

    鹿仲麟嚴厲地說:“你愿意做平民,還是愿意做皇帝?

    我們自有對待皇帝的辦法,景山上的大炮可就不客氣了。”

    溥儀無奈,只好接受馮玉祥所重訂的優待條件,即刻離宮。

    當天上午,溥儀及清室成員乘坐馮玉祥派來的汽車移住什剎海醇王府,即北府,被馮玉祥軟禁起來,故宮由善后委員會負責接收。

    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一行動立即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北洋軍閥、官僚政客、前清余孽對此大加非議,段祺瑞指責馮玉祥“不近人情”,張作霖主張再請回溥儀當“皇帝”;但國內各進步力量無不擊掌相慶,支持馮玉祥,稱贊他完成了一件辛亥革命沒有完成的大事,剪掉了清朝最后一條尾巴,掃除了余孽,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

    溥儀離宮的第二天,北京市民張燈結彩,懸掛國旗,表示慶賀。

    第一次國共合作為什么會徹底破裂?

    1927年,國共合作領導的北伐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全國的工農運動也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日益高漲的工農運動觸犯了帝國主義列強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沒有預料到北洋軍閥的勢力會崩潰得這么快。

    眼看著北洋軍閥的垮臺已經難以避免,帝國主義列強急切地需要在中國尋找新的代言人,以保護他們在中國的利益。

    帝國主義列強的目光最終聚焦在當時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的身上。

    而當時的蔣介石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也正在尋找靠山,以排斥共產黨在北伐軍和工農群眾中的影響。

    所以,帝國主義列強和蔣介石一拍即合。

    1927年3月26日,蔣介石到達上海,帝國主義列強答應以駐扎上海的兩萬名士兵幫助他鎮壓上海的工人運動;上海買辦資產階級則答應向蔣介石提供1500萬元經費。

    于是,蔣介石著手布置反革命政變。

    4月12日黎明前,蔣介石突然下達屠殺令,對上海的共產黨人和工人大開殺戒。

    血腥的大屠殺整整持續了3天,共有30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500多人被捕。

    史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至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是誰殺害了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

    李大釗是河北樂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13年東渡日本留學。

    1915年,日本帝國主義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抗議斗爭。

    他起草的通電《警告全國父老書》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著名愛國志士。

    1916年李大釗回國后,積極投身于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

    后來又寫了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名文章和演說,積極領導和推動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成為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我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李大釗成為主要創始人。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余人。

    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

    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

    他高呼“共產黨萬歲!”

    英勇就義,時年38歲。

    國共兩黨在什么時候正式決裂?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不顧宋慶齡、鄧演達等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20次擴大會議,討論“分共”的問題,同時作出決定:在未開會以前,制裁共產黨人“違反本黨主義政策之言論行動”,完全暴露了反革命原形。

    隨后,國民黨軍隊封閉了工會、農會和所有革命團體,在“寧可枉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口號下,大規模地逮捕、屠殺共產黨員和工人群眾,史稱“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由于國民政府由各革命階級聯合的政權變成了地主買辦階級的獨裁政權,國共兩黨的合作也隨之正式決裂。

    南昌起義有什么重要意義?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在中國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余人在江西南昌宣布起義。

    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余人,繳獲槍支5000余支,子彈100萬余發,大炮數門,占領了南昌城。

    8月2日,駐馬回嶺的第4軍第25師主力,在前委派去的聶榮臻領導下,開到南昌和主力會合。

    起義勝利后,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賀龍任代總指揮,葉挺任代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任總政治部主任。

    南昌起義以實際行動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起點。

    中共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哪里?

    1927年10月7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兵分兩路進入江西茅坪地區,受到熱烈歡迎。

    10月24日,部隊行至荊竹山村口,毛澤東站在一塊石頭上向戰士們宣布了著名的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籌款要歸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講話完畢,毛澤東身背斗笠,率領革命部隊向井岡山的大井村進發。

    10月27日,部隊來到了井岡山上最大的村鎮茨坪。

    這樣,秋收起義的部隊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經過一個多月艱苦轉戰,行程千余里,終于將革命紅旗插上了井岡山的最高峰,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朱毛會師”是怎么回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毛澤東就一直非常關心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的去向。

    可是消息被敵人嚴密封鎖著,直到在酃縣水口鎮打游擊的時候,毛澤東才偶然得知朱德的部隊已經到了廣東省潮州、汕頭一帶。

    南昌起義部隊有了下落,毛澤東非常高興,他馬上召集干部開會,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

    毛澤東說:“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支部隊是我們黨領導下的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我們一定要設法同他們取得聯系。”

    大家都表示贊同,于是,就派何長工去廣東尋找朱德的部隊。

    何長工偶然得知朱德在云南軍閥范石生的十六軍,高興極了。

    他急匆匆地趕路,終于找到了朱德、陳毅的隊伍。

    朱德交給他一封信,說:“希望你趕快回到井岡山,和毛澤東同志聯系,我們正在策動湘南暴動。”

    何長工帶著信,回到了井岡山。

    毛澤東聽了何長工的報告后,更加密切地注視著這支革命武裝的行蹤。

    不久,朱德發動了湘南暴動,但很快就失敗了。

    朱德不得不帶領隊伍向湖南、江西邊境轉移,但是敵人一直尾追不放。

    這時的毛澤東正住在酃縣水口鎮,一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帶領工農革命軍去支援朱德,朱德的部隊安全到達了寧岡礱市。

    兩支革命武裝會合在一起后,雖然戰士們來自不同的省份,各自的方言不一,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建設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不久,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井岡山成立了。

    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

    紅四軍的成立,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

    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帶領下,走上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正確道路。

    后來,根據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運動,井岡山地區的紅軍力量更加壯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也在不斷擴展。

    清華大學改過幾次名稱?

    1928年8月17日,國民政府決定將清華學校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歸大學院、外交部共管。

    羅家倫被任命為校長。

    清華大學前身為1911年2月由清政府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余額,將游美肄業館改建而成的“清華學堂”。

    1921年10月,又改稱“清華學校”,歸外交部管轄,校長唐國安。

    1937年7月南遷,9月與國立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即以后的“西南聯大”)。

    1946年5月復校回遷北平,1952年院系調整,改名清華大學。

    日本人為什么要炸死張作霖?

    1928年4月,國民政府又開始了第二次“北伐”,以期統一全國。

    5月,北伐軍和馮玉祥的國民軍進駐到河北石家莊、山東德州一線。

    盤踞在北京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北洋軍閥政府的最后一股勢力)張作霖恐慌起來。

    張作霖在日俄戰爭中曾效力于日軍,得到日軍的扶持,當上了奉系首領。

    北伐軍逼近北京后,日本人企圖取代張作霖,直接控制中國北方。

    日本人先后勸他“退隱”,或退回東北,都被他拒絕了。

    日本人最后警告說:如果不聽勸告,失敗后再退回東北,“日軍當解除其武裝”。

    與此同時,日本人調兵遣將,加強對東北各戰略要地的控制。

    在雙重壓力之下,張作霖無奈,只好在6月2日發出“出關通電”,宣布退出北京,撤回東北。

    6月3日夜晚,張作霖秘密登車起程。

    他乘坐的專列共有22節車廂,是慈禧曾用過的“花車”。

    他坐在中部的包車廂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托克托县| 左贡县| 登封市| 福泉市| 安仁县| 孝义市| 贵德县| 安西县| 惠州市| 连江县| 刚察县| 桂平市| 余干县| 二连浩特市| 兴和县| 民权县| 汉中市| 珲春市| 宝坻区| 张家界市| 左贡县| 天峻县| 杭锦后旗| 麟游县| SHOW| 吉安县| 电白县| 曲麻莱县| 泽州县| 建瓯市| 全州县| 乌恰县| 明光市| 瓮安县| 盐池县| 长兴县| 泰顺县| 庆安县| 绥化市|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