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國兩晉南北朝(1)-《超值金版-中國歷史1000問》


    第(1/3)頁

    第七卷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國兩晉南北朝(1)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是這一時期的主題,曹丕廢漢建魏朝、劉備稱帝建蜀漢、孫仲謀武昌稱帝正式把軍閥四起、皇權旁落的東漢王朝一分為三,歷史的舞臺在這一刻把人性的智慧、奸雄的狡詐、忠臣的丹心闡釋得淋漓盡致,晉師滅吳成一統原來也是南柯一夢般的短暫,南與北在“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歌聲中走向統一。

    曹丕是如何廢漢建魏的?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

    王太子曹丕當時正在鄴城(今河南安陽北)。

    噩耗傳到鄴城,曹丕放聲痛哭,不能自已。

    中庶子司馬孚勸他說:“先王駕崩,天下大事都依賴殿下作主。

    您應當上為宗廟祭祀的延續著想,下為天下百姓的生計考慮,怎么能像普通人行孝一樣,只知道哭呢?”

    曹丕又哭了很久,才勉強止住,說:“你說得對。”

    這時群臣剛剛聽到曹操的死訊,聚在一起痛哭,連上朝的行列也無法保持了。

    司馬孚在朝中大喊:“現在君王去世,應當盡早拜立新君,以穩定全國局勢。

    你們難道就只知道哭嗎?”

    于是,曹丕下令讓群臣退朝,設置宮廷警衛,料理喪事。

    群臣認為太子即位應該等待皇帝的詔令,尚書陳矯卻說:“先王在外地去世,全國上下惶恐不安,太子應當節哀,繼承王位,以維持天下人的期待。

    況且還有先王寵愛的其他兒子在一邊等待擁立的機會,萬一來去之間發生變故,那么國家就會有危機了。”

    于是,曹丕立即安排官員備辦禮儀,一天之內全部準備齊全。

    第二天早晨,曹丕借用王后的名義傳命令:太子即位為魏王。

    漢獻帝還授予曹丕丞相官印和魏王璽綬,并讓他兼任冀州牧。

    當年十月,曹丕又制造了群臣上書請他稱帝的事件。

    漢獻帝做了三十多年的掛名皇帝,接到大臣上書后,被迫將帝位“禪讓”給了曹丕。

    曹丕假意推辭再三后,接受了玉璽,正式稱帝,建國號為魏,即魏文帝,定都洛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將漢獻帝貶為山陽公。

    東漢滅亡了。

    劉備在哪里即皇帝位?

    曹丕稱帝后,蜀中風傳漢獻帝劉協已被殺害,身為宗室的劉備于是發喪制服,追尊劉協為孝愍皇帝。

    事后,劉備部下全都勸劉備即帝位,劉備沒有答應。

    軍師諸葛亮多次上書勸進,劉備終于同意,并讓軍師諸葛亮、博士許慈、議郎孟光設定禮儀,選擇吉日良辰,上了尊號。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即皇帝位,是為漢昭烈皇帝、蜀先主。

    因他以興復漢室為號召,所以國號仍為漢,改元章武。

    但他僅有益州這很小的一塊地方,又稱“蜀漢”或“季漢”。

    劉備任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先帝。

    五月十二日,劉備立夫人吳氏為皇后,并立兒子劉禪(阿斗)為太子,娶車騎將軍張飛的女兒為皇太子妃。

    陸遜治軍有哪些特點?

    孫權派兵攻取了關羽駐守的荊州,又殺死了關羽。

    而后,急于為關羽報仇的張飛被他自己手下的將士刺殺而死,叛將逃到了東吳。

    劉備萬分悲憤,決定為關羽和張飛報仇。

    公元221年,劉備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讓他統領長江以北各路蜀軍;自己則親率蜀軍,從長江以南翻山越嶺,駐扎在夷道縣的猇亭(今湖北宜都北),準備攻打東吳。

    東吳人心惶惶,孫權幾次派使臣求和,但劉備都不答應,并繼續進兵,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下了巫縣(今四川巫山)、秭歸(今湖北秭歸)。

    蜀軍聲勢浩大,一直打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駐扎在長江南岸。

    孫權任命年輕有為的陸遜為大都督,率領5萬人馬前去迎戰。

    陸遜在吳軍將領中資歷較淺,而他手下的將軍有的是跟隨孫權征戰多年的老將,有的是皇親國戚,他們對年輕的陸遜當都督都很不服氣。

    吳軍到達夷陵之后,陸遜認為劉備軍隊初來,銳氣正盛,應當避免與其交鋒。

    而陸遜部下的將領體會不到他的意圖,以為他害怕強敵,怯懦畏戰,紛紛對他表示不滿。

    一天,陸遜召集眾將,手握寶劍說道:“劉備是天下知名的梟雄,連曹操都怕他幾分。

    我們絕不可以輕視他。

    希望眾將軍協力抵抗來犯之敵。

    我雖是一介書生,但主上任命我為大都督,諸位將軍也只能服從。

    我想主上之所以委屈諸位將軍,讓你們屈尊于我,就是因為我能夠忍受委屈、負擔重任的緣故。

    希望大家今后能各負其責。

    軍令如山,違者必將按軍法處置。”

    經陸遜這么一說,諸將心中雖然還有不服,但在行動上卻不敢再違抗命令了。

    猇亭一戰陸遜用什么謀略對付劉備?

    劉備攻伐東吳一路勢如破竹,聽說孫權派大將陸遜領兵出戰,知道將有一場大戰,將大軍開到猇亭(在今湖北省宜都西北),安下營寨,準備和陸遜決戰。

    哪知接連挑戰了十幾天,吳兵不肯出戰。

    兩軍就這樣相持了半年多,這時季節已經是夏天,氣候炎熱,劉備令自己的部隊全部移到樹林里靠近水邊上安營扎寨,好就水乘涼。

    蜀兵移動時,陸遜也不去管,等蜀兵安營結束,這才說:“打敗劉備的日子到了!”

    陸遜召集大將們說:“劉備打了一輩子的仗,很會用兵,現在他領兵攻吳,開始肯定會考慮得非常周到,不容易對付。

    但時間一長,士兵的銳氣都消失了,必然會出現考慮不周到的地方。

    現在,他的弱點暴露了,打敗蜀兵,就在這一戰了!”

    陸遜傳令,鮮于丹為先鋒,攻擊蜀兵大營,韓當、徐盛二人隨后進發。

    不到半天時間,派出去的三名將軍都吃了敗仗回來了,向陸遜請罪。

    陸遜笑笑說:“派你們去是作為試探的,真正打敗劉備,看今天夜里的行動。

    全體將軍,晚飯過后來聽候命令!”

    晚飯后,大家來到陸遜的軍營,陸遜這才說出了自己的戰術:火攻!命令士兵們人人帶著火種,偷偷地繞到蜀兵大營后面,突然放火,又把各路將領的行動路線安排好。

    當夜,劉備正在和部下商量進兵的事情,忽然報告說軍營起火,劉備馬上出營指揮救火,哪知道火勢越來越大,直燒到自己身邊來。

    正忙亂中,忽然從四面八方沖出無數的吳兵來,蜀兵大亂,四散逃命,死傷無數。

    劉備領著士兵拼命沖出火陣,卻又被陸遜埋伏好的軍隊沖殺了幾次,等沖出包圍圈,脫離危險時,只剩下很少人馬。

    幸虧趙云接應得快,這才安全地撤到白帝城住了下來。

    你知道“白帝托孤”的故事嗎?

    劉備撤到白帝城后一直沒回成都。

    公元223年,劉備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并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安國家,定大事。

    如果我的兒子劉禪行,你就輔佐他;如果不行,你就廢了他自己當皇帝吧!”

    諸葛亮流淚說:“臣下哪敢不盡心竭力。

    一定效忠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劉備又給太子下詔說:“人活到五十不算早亡,我今年已六十有余,沒什么遺憾,只是掛念你們兄弟。

    你們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為!只有賢德的人,才可以服人。

    你父德薄,不足效法。

    你與丞相處事,要待之如父。”

    這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即白帝城)去世,時年63歲。

    這就是歷史上的“白帝托孤”。

    諸葛亮是怎么治理蜀漢的?

    蜀漢以益州一隅之地而能與曹魏相抗衡,其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較少,當為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劉禪立為后主,諸葛亮受遺命輔政。

    諸葛亮執政后,刑法和德化并用,且能夠以身作則。

    第一,諸葛亮工作勤謹,如《諸葛亮傳》注引《魏氏春秋》說:“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

    諸葛亮處理政務這樣勤謹細致,一則可以使部屬不易作弊和玩忽職守;二則可以了解下情,及時而較好地處理政務。

    第二,持身廉潔,如《諸葛亮傳》言:“亮自表后主曰……‘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第三,作風公正,《三國志》(卷四十三)《張裔傳》:“裔常稱曰:‘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上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第四,不受諂諛,《三國志》(卷四十)《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

    亮答書曰:“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吾本東方下士,誤用于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秦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

    第五,虛心納諫,如《三國志》(卷三十九)《董和傳》載:諸葛亮后為丞相,教與群下曰:“未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若遠小嫌,難相違復,曠闕損矣。

    違復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

    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

    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

    至于十反,來相啟告。

    茍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國,則亮可少過矣。”

    又曰:“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后交元直,勤見咨誨。

    前參事于幼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在諸葛亮治理下,蜀漢政治較劉璋時期有很大改善,且與魏吳兩國相比,也在策略上略高一疇。

    首次發現臺灣島是在什么時候?

    三國時,有一次幾個漁民在海上遇難,被東吳的士兵救上岸來,并予以熱情招待。

    漁民們告訴東吳的官員,海中有一個叫夷州的島,環境幽美,四季如春,而且生長著許多奇花異草。

    孫權聽說了,召集群臣一同商議。

    將軍衛溫站出來說:“我們北有魏國,西有蜀國,只有東南方向有發展的余地,如果我們占領了夷州,和南方的國家結為同盟,實力一定會大增,那時候北上攻魏也指日可待了。”

    孫權聽了連連點頭。

    衛溫又主動請纓,愿意帶兵出海去尋找夷州,孫權答應了。

    公元230年,衛溫帶領萬人的船隊從章安(今屬浙江椒江市)啟航,按照漁民們所說的路線開始向南航行。

    一路上海浪滔天,有好幾次大船都險些遇難。

    衛溫一直鎮定自若地指揮著船隊,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險。

    船隊行了幾日,忽然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出現了一座島的影子。

    士兵們興奮地大叫起來,加快了航速,島嶼越來越清晰。

    船隊靠岸后,衛溫帶領士兵登上了海島。

    島上林木蔥郁、花草繁茂,到處充滿著生機。

    島上住著很多土著人,一開始對衛溫的士兵充滿了敵意。

    衛溫等人在樹林后的山腳下安營扎寨,上山打獵,將大部分獵物分給了當地人,與他們漸漸開始了友好的交流。

    后來,東吳的士兵由于對夷州的氣候非常不適應,軍中得病的人越來越多,衛溫只好下令返航,并且將夷州當地的居民數千人遷往大陸。

    后來考證,夷州就是今天的臺灣島。

    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個計謀是什么?

    諸葛亮臨終時,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便把楊儀叫到身邊,囑咐說:“我死之后,軍中大事全交給你,魏延對此次出兵不滿,可能叛亂,你要把馬岱將軍安排在他身邊,如果他謀反,就讓馬岱殺掉他!還有,我死之后,要絕對封鎖消息,否則司馬懿會乘機出兵。

    如果他出兵,你們可把我的木像推到軍前,司馬懿以為又中了計策,必然會大敗而歸。”

    諸葛亮說罷,已經奄奄一息,這時李福騎快馬趕到,一見丞相已經昏迷過去,邊哭邊說:“我要是早來一步,就可以問一問丞相百年之后,誰來接替他。”

    過了一會,諸葛亮蘇醒過來,李福立即上前,剛想問,諸葛亮便用細弱的聲音說道:“不用問,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死之后可讓蔣琬來填補我的職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江津市| 温宿县| 东乌| 祥云县| 宁德市| 贵南县| 河南省| 读书| 汉川市| 朝阳县| 布拖县| 砀山县| 蒙自县| 丰镇市| 长垣县| 临潭县| 灵石县| 修武县| 于都县| 崇州市| 伽师县| 清徐县| 灵石县| 宜兰县| 巴马| 寿阳县| 墨竹工卡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中江县| 吉隆县| 遵义县| 桐柏县| 新建县| 呼图壁县| 花莲市| 金乡县| 交口县| 镇宁| 郯城县|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