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卷 遠古有多遠--史前文明大揭秘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但水有源、樹有根,中華文明的源頭在哪里呢? 遠古文明到底有多遠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追溯到漢字產(chǎn)生以前,在那個亙古洪荒的歲月里,先民們通過口口相傳的神話謳歌著遠古的歷史,于是,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神農(nóng)嘗百草、黃帝鑄鼎飛天、大禹治水等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承載著史前文明的歷史演進激蕩在華夏民族的血脈里,永遠,永遠! 盤古是如何開天辟地的? 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分開,宇宙就像一個大雞蛋,一團混沌。 就在這個大雞蛋中,盤古在悄悄地孕育著。 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來睜開眼,但他覺得奇怪:怎么四周黑暗一片,什么也看不見? 黑暗使他悶得發(fā)慌,接著又是萬分煩惱,他實在忍不住了,向旁邊一抓,竟抓到了一把大斧子。 于是,他拼盡全力,狠狠向前劈去,隨著山崩地裂般的一聲巨響,那個曾緊緊包著他的混沌的大雞蛋被他劈開了。 這個大雞蛋中那些輕而清的東西緩緩向上升去,慢慢變成了天;另外那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沉下來,一點點變成了地。 于是,當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這樣被盤古用大斧子給開辟出來了。 天和地被分開后,盤古怕它們會再合攏起來,就用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伸直了腰站在天地之間,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著。 每天,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而盤古的身子也隨之增長。 就這樣,一萬八千年又過去了,天升得極高了,地也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為高大。 盤古到底長了多高呢? 據(jù)說有九萬里那么高。 盤古成了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長長的大柱子撐在天地間,不讓它們再重新合攏在一起,回到那混沌中去。 不知多少年過去了,盤古就是那樣在孤獨寂寞中做著這支撐天地的辛苦工作。 到后來,天和地已經(jīng)被固定住了,但盤古也到了精疲力盡時。 終于有一天,他轟的一聲,倒在地上死了。 后人稱贊盤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個的身體來使這新誕生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璀璨。 為什么說女媧是人類始祖? 傳說自從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大地毫無生氣。 這景象使得另一位天神女媧感到非常孤獨,總覺得天地間似乎少了什么。 有一天,女媧找到一處清澈的水塘,就蹲下身,拿起黃泥,照自己的模樣做了一個泥娃娃。 當她把這個泥娃娃放到地面上時,泥娃娃居然蹦蹦跳跳地活了起來。 女媧心里歡喜,于是繼續(xù)用黃泥捏了許多人,還給他們戴上頭飾。 女媧一心想讓這些充滿靈性的人布滿大地,夜以繼日地工作。 后來,女媧覺得這樣造人的速度太慢,于是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伸入一個泥潭里,攪上渾黃的泥漿,再把藤條一甩,泥點濺落的地方就出現(xiàn)了很多跳著叫著的人,和以前用泥土捏的人一模一樣。 不久,大地上就布滿了人類的蹤跡。 這些赤裸的人圍著女媧歡呼跳躍,虔誠地感謝她,然后就分散到各地生活。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并沒有終止。 她又考慮:人是要死的,怎樣才能使他們繼續(xù)生存下去呢? 后來,女媧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她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陽氣,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陰氣,她們便成了女人。 女媧讓男人和女人結(jié)婚配對,叫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后代。 這樣,人類就生兒育女,世世代代繁衍下來。 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類,被尊為人類的始祖。 鉆木取火是何時開始的? 原始社會初期,人類以狩獵為主,生吞活剝、茹毛飲血,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他們還不知道利用火,什么東西都生吃。 其實,火的現(xiàn)象,自然界早就出現(xiàn)了。 火山爆發(fā),有火;電閃雷鳴,常引起森林火災。 最初,原始人看到火,還以為是什么怪物,怕得要命。 后來,當人類看到野獸被大火燒死后,又聞到火中散發(fā)出的陣陣肉香,才敢接近火,去取灰燼中的熟肉吃。 經(jīng)過品嘗,人們才發(fā)現(xiàn)被火烤熟的東西竟然那么香甜可口。 于是,人們才漸漸地學會了用火烤東西吃,并且想辦法把火種保留下來使它不滅,好長期使用。 但是,保留火種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當遇到刮風下雨,火種很容易熄滅。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一個叫“燧人氏”的人發(fā)現(xiàn),用兩塊燧石互相撞擊摩擦,能夠撞擊出火來。 于是,他馬上把這一驚人發(fā)現(xiàn)告訴人們,并教人們采集這種“火石”。 他還發(fā)現(xiàn),用一根堅硬而尖銳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頭上使勁地鉆,木頭上也能鉆出火星,這便是“燧人氏”鉆木取火的由來。 你知道“巢居時代”嗎? 在原始社會初期,人沒有固定的住所,到了晚上只能露天夜宿或者住在山洞里。 那時候的人還沒有制造出既輕便又鋒利的武器,只能靠經(jīng)過粗糙加工的木棍和石頭來抵御成群出沒的野獸。 而且每當遇到風霜雨雪,人們?nèi)绻也坏竭m合居住的山洞,就要受凍,而且很容易得病。 所以,原始社會的人往往很年輕就死去了。 后來,部落里有個人觀察到天上的鳥兒用小樹枝在大樹上筑巢,在巢里生蛋并養(yǎng)育雛鳥,白天飛出去覓食,晚上飛回巢中,野獸再兇猛也捉不到高處的小鳥。 這個人從中受到啟發(fā),學著小鳥的樣子用木頭在大樹上搭建起房屋。 從此,人類進入了“巢居時代”。 人們尊稱那個最早帶領(lǐng)大家在樹上“筑巢”的人為“有巢氏”。 人們白天出外采摘野果,獵取野獸,晚上就回到樹上、棲宿在自己的“巢”里。 高高的房屋使人遠離了野獸的威脅,屋頂和四周的墻壁幫人擋住了肆虐的狂風和雨雪。 原始的房屋雖然簡陋,但是人們由此結(jié)束了居無定所的生活,從此不用再擔心刮風下雨,也不用再懼怕兇殘的野獸了。 伏羲與原始畜牧業(yè)有什么關(guān)系? 伏羲姓風,傳說他的家鄉(xiāng)在今天甘肅天水這個地方。 那是個極樂之地,叫做“華胥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