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封離開洛陽,前往穎川。 在穎川的世家之中,選擇漢國,還是選擇魏國,呈現出兩極分化的不同傾向。 這些世家子弟里面,心向魏國的人依舊不在少數,他們在聽到劉封到達許昌之后,迅速的向魏國的潛伏間作發出消息,隨后這一重要情報,馬上被送到溫縣的司馬家族那里。 司馬懿、司馬師死后,司馬昭繼晉王,掌司馬家族大權。 在司馬家族內部,魏國太宰司馬孚的輩份最高,當了家族的族長,其余如司馬伷、司馬亮、司馬干等人,則是家族的中堅力量,不是出仕魏國任職,就是在家族中擔任要職。 司馬懿、司馬孚分別出仕魏國,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司馬懿能力強、心機深,放在正面與忠于曹魏的大臣、將領對抗,司馬孚名氣大、性格溫和,放在背面扮演大魏忠臣的角色。 這個安排,讓司馬氏在曹爽高平陵之變中占據了情報的先導權,曹爽被司馬孚忠心耿耿的態度所迷惑,到了臨死的時候,都不知道,他們這些人商議的事情,早被司馬孚給提前泄露了出去。 劉封占據洛陽,以大漢天子自居,最受打擊的,不是魏帝曹髦,正是試圖篡奪魏國大權的司馬氏。 曹氏代漢。 雖然漢室江山被奪,但眾所周知,黃巾舉事后,群雄割據,曹操雖然挾天子令諸侯,但也是親自上陣,東征西討,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盤。 所以,曹丕當年篡漢,有曹操的余蔭在里面,忠于漢獻帝的官員再怎么反抗,也無法動搖曹魏之根本。 司馬氏篡魏則不然。 司馬懿也好,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也好。 本身就是魏國的重臣,得到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的器重,才始掌握權柄。 按照司馬懿生前既定的計劃,不管是曹芳,還是曹髦,都只是傀儡皇帝,等到司馬兄弟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再以軍功為要脅,逼迫曹魏皇帝禪讓。 到時候,司馬氏子弟就是皇家宗室,得利的不僅僅是司馬師、司馬昭,還有司馬伷、司馬亮等一干家族子弟。 “晉王,劉賊離開洛陽,對我們來說,是難得的好機會,老夫以為,以魏蜀當前的實力,要在戰場上正面擊敗劉賊,頗是艱難,不如我們另覓途徑,比如,找人潛入劉禪的錦宮,將其刺殺了事,再嫁禍于劉賊,如此蜀國內部必定大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