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鐘會殺戮無數,野心勃勃。 這樣一個人,不是久居人下之輩。 劉封用鐘會為河南尹,也就是洛陽地區的郡官,目的就是用鐘屠夫這一把刀,好好的給作威作福慣了的魏國世家大族放了放血。 什么九品中正,什么高門大族,在改朝換代的大勢面前,舊有的一切都將灰飛煙滅。 擺在洛陽士子面前的,是低頭重新穿上漢袍,留下來為大漢出力,還是被抓進大牢,問明罪責,問斬殺頭。 劉封相信,甘愿為了魏國赴死的人,畢竟是少數。 大多數的魏國士人,會抱著重新開始的想法,出仕蜀漢,成為復興漢室基石中的一塊磚石。 在慘遭族滅的諸個家族中,與司馬氏走得近的幾個,如穎川荀氏、陳氏、許氏等大家族,內部開始分化瓦解。 本來就不受重視的旁支庶子,心中早就憋了一肚子氣,在魏國要想上位,除非嫡支死干凈了,才有旁支的機會。 而蜀漢則不然,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和探索,蜀漢朝堂在用人選人方面,主要有兩種方式: 其一是科舉,也就是通過考試選拔錄用,這種方式比起舉孝廉、九品中正制來說,要更加的公平公正,與曹操當年一力推行的“唯才是舉”主張相比,科舉給出鑒別“才”與“非才”的途徑和方法,更加的讓人信服。 其二是簡拔,也就是通過到秦王府及漢軍中任職,在本職崗位上做出業績,然后被上一級或者直接被劉封發掘提拔。 這第二種方式,說白了就是先工作,后評價。 工作業績好了,自然能得到上下的認可,運氣好的,萬一碰上劉封巡視,抓住機會表現之后,還能連升好幾級,一躍成為秦王府的屬吏,或者成為漢軍中獨擋一面的主將。 比如鐘會,走的就是第二條路。 就在鐘會大搜捕的同時,襄陽、長安兩地的秦王府留守官員、屬吏,也先后來到洛陽,蔣琬、費祎、董允等人出身南方,第一次來到洛陽,心中分外激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