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魏延領令之時,就說過這句話,劉封很是認可和贊同。 臨機應變,是評價一個將領是否優秀的最重要標準,一個只會打死仗、呆仗的將領,充其量也就是孔捷那樣的水平,而劉封要的是李云龍那樣的魏延。 魏延在哪里? 劉封不急。 這個時候,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這說明,魏延隱藏得很好,沒有被魏國發現蹤跡。 歷史已經改變,魏延的這一次孤軍北上,走的是武關道,也就是當年高祖劉邦兵入漢中時的道路。 這一條北上之路,比起子午谷來,肯定要順暢得多。 而為了占據武關道,劉封也是花了大血本,早在劉封第一次占領東三郡,北上馳援馬超、韓遂之時,就在沿途設下圍督,分兵駐守。 其后,張飛、廖化、周倉等先后在淆山、武關一帶駐防,特別是張飛,還曾經一度從武關道兵入南陽郡,與孫狼等反魏勢力一道,對宛城的魏軍發起過進攻。 司馬懿短暫占領東三郡期間,廖化帶著敗兵退守西城,武關、南鄉一帶,由諸葛亮任命的南鄉太守郭睦沒有走,繼續帶著一部分郡兵在山區結寨抵抗。 郭睦的堅守,為劉封接下來收復東三郡提供了可靠的情報,而他獲得的回報也很是豐厚,這一次,郭睦和陳式一起,正式歸屬到了劉封的麾下。 有郭睦、陳式在身后,魏延北上的隱蔽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加,與歷史上魏延冒險提出子午谷北上相比,從武關進軍,可直趨長安,又可在上洛一帶轉向,突入魏國國都洛陽的外圍。 —— 南陽郡,宛城以西,盧氏。 這里只是一座地處南陽盆地最西南邊緣地帶、沒有什么戰略價值的小城,若不是有洛水經過,沿河谷的地方種植了些麥子和菽豆,這城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 但在十一月二十日,盧氏城迎來了不尋常一天。 一支穿著魏軍甲袍、打著魏字旗號的軍隊突然進駐到了這里,領頭的將領身形高大、體形魅梧,刀削般的臉龐上,一雙眼睛透著凌厲的殺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