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中,朱提郡。 這一郡地處南中與益州犍為郡交界地,因扼蜀地入滇地的五尺道要沖,商貿物產豐富,遂成為劉永叛軍的老巢和大本營,其新造的漢王宮也設在朱提郡城里面。 劉永漢王這個稱號,來自于吳大帝孫權的冊封。 與劉永一起被封王的,還有割據遼東圖謀自立的燕王公孫淵。實力更為強大的曹叡在面對遼東來使者,都沒有把公孫淵當作王侯來看,而孫權一出手就給了公孫淵一個燕王,著實是大手筆。 與曹魏在合肥大戰幾場,在荊州與劉封拼斗了幾回,孫權屢被打得慘敗,這讓一心想要超過兄長孫策的他,心情萬分沮喪。 同時,年齡步入中年之后,孫權的身體疾病也漸漸多了起來,不復再有赤壁時碧眼瞪人,拔劍而起、治國安邦的氣魄。 正面硬抗蜀漢和曹魏,孫權已經泄氣不作指望了。 好在他還有另外的殺手锏:背刺。 一南一北,兩邊下注,分別對蜀漢和曹魏進行背刺,從這兩個冊封可以看出,孫權的心志是很大的。 吳國立國之后,雖然陸地戰場上乏善可陳,但在其他層面上,孫權著手顯露了一番能耐。 在海上,吳國的戰船頻頻出洋,探索夷洲、檀洲及扶南等地,將兩漢之時漢王朝的強盛之勢傳送到了夷外之地。 同時,借著水軍的便利,吳國的使者也是一會北上遼東,一會兒西入南中,忙得不亦樂乎。 其實,相比戰場上指揮作戰,在外交層面上周旋,煽動敵方的人叛亂才是孫權最擅長的技能,這樣的背刺也是他的強項所在。 要是孫權能認清自己的長短,不輕啟戰端的話,有陸遜、朱然等一干戰將輔助,吳國自保應是沒有多大問題。 這一次被劉封搶走了步練師,孫權要出一出心頭的惡氣,就要在蜀漢的內部尋找突破口。 在劉封與孫權交惡的時間段內,吳國的使者滕胤就在朱提郡郡內,孫權選中的合作者,就是劉永這個有野心不甘心失意的皇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