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葛亮主政,劉封主軍,李嚴等一干重臣輔佐,這是蜀漢最為理想的國家治理體系。 在治理內政及協調朝堂各方勢力方面,諸葛亮有著相父、托孤大臣的先天優勢,別人比不了。 就比如劉封,要是他插手劉禪、劉永之間的紛爭,就會卷入一場皇位爭奪戰中,到時候就算他什么也不想,也會被人抹黑污言。 劉封有意催促諸葛亮返回,不過,從漢中前線的情況來看,諸葛亮即便想回,一時半會也回不來。 就在劉封滯留成都之時,漢魏漢中前線,曹真、諸葛亮之間持續不斷的小磨擦,逐漸演化為一場大規模的戰事。 前一陣,魏國大將軍,督關中諸軍事的曹真得知死對頭劉封應孫權之邀,居然跑去攻打合肥,不由得喜出望外。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演義中描述得神乎其神,可以呼風喚雨,指揮若定,但在曹真等人看來,諸葛亮還不如劉封來得厲害。 諸葛亮有臥龍之名,更多的是以謀士的身份出現,從街亭之役來看,諸葛亮指揮能力上佳,但性格過穩,不愿冒險,只要抓住這一點,魏軍就能料敵于先,所以,在戰場上,曹真并不擔心諸葛亮。 相反,讓曹真捉摸不定的,反倒是劉封,原因就是吃過大虧。 建興七年的一整年,諸葛亮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督造漢城、樂城兩城上面,目的是加強漢中的防御。 這兩座山城大致的位置,就是漢中的沔陽、城固一帶,沔陽城由蕭何所筑,是劉備漢中之戰的駐軍之地,也是蜀漢的龍興之地。 有了這兩座山城之后,諸葛亮就開始從東線調兵往隴右,準備傾全力在祁山、隴山方向發動一次不亞于前番規模的北伐。 漢魏前線,雙方各有斥候、細作潛伏于對方軍中,漢軍在漢中一帶的調動,沒有瞞過曹真的眼睛。 諸葛亮忙著修城,兵力上又有傾斜,曹真自然不會放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