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姜維的豪言壯語,若是在一年前說出,當時還默默無聞的他,立即會被姜家全族恥笑不自量力。 但現在,姜維的身份已不相同。 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弟子,平西將軍劉封的師弟,有這一串的名頭在前面,姜家要是有人敢嘲笑,也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笑別人的實力。 “劉封,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竟然為了一個部下,放棄到手的功勞。”姜維的話不僅讓姜敘等人心有所感,也讓一直觀望的楊岳動了心。 楊岳與楊阜不同。他沒有擔任朝廷的職務,所謂無官一身輕,楊岳更看重的是家族的利益。 在見識了劉封俘虜曹洪的戰績,聽到了劉封同意換俘的經過后,性情直爽的楊岳對劉封好感大增。 “伯約,你辛苦一趟,與劉君侯細說一遍,我們姜家,還有楊岳兄弟愿意投奔,換俘之事在歷城的話,我們愿舉族中子弟相從。” 姜敘看了一眼微瞇著眼睛的母親楊氏,終于下定了最后的決心。 出了祠堂,姜敘把姜維留了下來,又細細的談了一次,特別提到了隴右姜家的未來。 “伯約,伯父已老了,姜家以后就靠你來撐著了。姜家要想繁衍壯大,選擇效力的明主很關鍵,劉君侯的能力出眾,又有情有義,你以后可不能得意忘形,失了本性。” 姜敘拍了拍姜維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 姜維揚眉笑了笑,道:“伯父正當壯年,何言老了,這姜家上下,缺誰都可以,缺伯父可不行。” “你這孩子,拿話寬慰我是吧,實話和你說,這族長之位,我接下來會傳給你父親,而我會帶著一些族人到關中去,義山那里,我不能不顧吶。” 姜敘與楊阜是姑表親,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比親兄弟還要深厚,這次楊阜沒有選擇投奔劉封,姜敘在心有所憾之時,也為楊阜擔心。 姜家有姜冏、姜維父子撐著,已經不需要他再勞心勞力,而帶著一支族人到關中,也是一個大家族生存的智慧。 一支不存,一支猶在。 百年傳承的家族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靠這個樸素的生存智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