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導讀篇 第三章 書籍與歷史--流淌在時間里的思想-《超值金版-心理學常識1000問》


    第(2/3)頁

    內容包括:記憶的知識及其擴大的可能性、研究方法、音節系列的長度和學習速度的關系、記憶的保持和重復次數的關系、記憶的保持與遺忘和時間的關系、復習的影響和記憶保持及音節系列內各項順序和記憶保持的關系。

    《尋求靈魂的現代人》是誰寫的?

    榮格(c.g.jung)1933年出版本書,此書也是榮格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榮格脫離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會后,獨創分析心理學派后寫的著作。

    書中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繼承性的批判和根本性發展,對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體系都賦予了自己的理解和新的涵義,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論體系。

    書中論述了分析心理學的各個問題,由夢的解析論及潛意識,由人類類型論及與弗洛伊德根本分歧的焦點,從集體潛意識論及宗教、文藝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問題。

    《拓撲心理學原理》是誰寫的?

    勒溫(kurt    lewin)在1936年出版了《拓撲心理學原理》一書。

    書中闡述了勒溫利用拓撲學概念,系統研究人格等心理學問題的結果,體現了勒溫的整體性、完形性和場論等思想。

    富有獨創性的構思奠定了勒溫心理學體系的基礎,使得勒溫成為拓撲心理學的創始人,故而該書在勒溫心理學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是了解和研究勒溫學術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教育心理學》是誰寫的?

    桑代克(edward    lee    thomdike)1914年出版此書。

    其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個性差異及其原因三個部分。

    桑代克提出了學習的三大定律,包括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以及個性分別理論。

    這是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應用,也是歷史上第一部教育心理學的系統著作,教育心理學之所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應該歸功于桑代克。

    該書的出版也標志著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新的獨立學科的正式問世。

    附:心理學的歷史事件

    約公元前510年    孔子提出性習論、學知論、發展觀和差異觀等教育心理學思想。

    約公元前450年    古希臘的恩培多克勒認為人體由四根(土、水、火、空氣)構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賴于身體的特殊構造;身體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異。

    約公元前429年    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認為生活和心理活動都是靈魂的功能,也都是機械的作用,認定心理是物質的派生的存在。

    約公元前400年    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認為腦是心理的器官,他將恩培多克勒的人體四根說發展為人體四液說,在《論人的本性》一書中認為正是這四種體液形成了人的性質,他將心理疾病分為狂躁、憂郁和癡呆三類。

    約公元前380年,古希臘的柏拉圖承認物與觀念兩種現象,觀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為感官觀察的結果。

    這是心物二元論的基礎。

    約公元前350年    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五種感覺的理論和三條聯想律。

    誤認為心臟是心理的器官。

    他著有《論靈魂》。

    約公元前320年    孟子主張“性善論”,重視環境和教育在人性發展中的作用,在情意心理方面提出“寡欲”、“尚志”等。

    約公元前260年    荀子認為:“形具而神生”,主張“性惡淪”,注重“化性起偽”,所著《勸學》、《解蔽》、《正名》等專篇,對學習、認識人性和思維等心理問題有較為全面、系統的論述。

    約公元70年    王充著《論衡》,其中論述有關感知覺、思維、注意、情欲和人性等心理學思想。

    約公元100年    劉劭著《人物志》,提出人的才性與其鑒定問題。

    約公元500年    范縝著《神滅論》,闡明形神關系問題。

    公元1650年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的《人性論》出版,主張機械主義的決定論;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的《論情欲》出版,提出心身交互作用論及“反射”的概念。

    公元1677年    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出版,提倡心物平行論。

    公元1689年    洛克的《人類理解論》出版,創術語“觀念的聯結”,即“聯想”。

    他提出“白板說”。

    公元1695年    萊布尼茨提出心身平行論,創術語“統覺”。

    公元1709年    貝克萊的《視覺新論》出版。

    公元1734年    沃爾夫的《經驗心理學》出版,創“官能心理學”,世界上首次出現“心理學”一詞。

    公元1739年    休謨的《人性論》出版。

    他用聯想主義、現象主義及科學因果論闡明自然現象的規律。

    公元1754年    孔狄亞克的《感覺論》出版。

    公元1760年    麥斯麥發表動物磁性論,并提出麥斯麥術用于治療精神病患者。

    公元1765年    萊布尼茨的《人類理解新論》出版。

    公元1807年    貝爾和馬讓迪發現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揚提出色覺論,即后由赫爾姆霍茨發展的三色說。

    公元1808年    加爾建立顱相學說。

    公元1816年    赫爾巴特的《心理學教科書》出版。

    公元1821年    弗盧朗第一次進行腦功能定位實驗。

    公元1822年    貝塞耳首先在天文觀測上發現反應速度的個別差異。

    公元1825年    “普爾金耶現象”被發現。

    公元1826年    繆勒發表《視覺比較生理學》,提出神經特殊能量學說。

    公元1832年    貝內克提出心理學為自然科學,他的《心理學教科書》出版。

    公元1834年    加爾和施普爾茨海姆提出官能分區的假設,推動了腦功能的研究;韋伯發表《觸覺論》,提出韋伯定律。

    公元1838年    法國精神病學創始人埃斯基羅爾創術語“幻覺”;惠斯通發明實體鏡。

    公元1840年    達爾文發表自然選擇學說。

    公元1843年    布雷德出版《神經病學》,創術語“催眠術”。

    公元1844年    洛采提出動的視覺的部位標記說。

    公元1850年    赫爾姆霍茨首創測量神經沖動傳導速率的方法。

    他最早進行反應時的實驗。

    公元1852年    赫爾姆霍茨發表色覺論。

    公元1855年    麥克斯韋首創混色器。

    公元1868年    費希鈉的《心理物理學綱要》出版。

    公元1861年    布羅卡發現大腦言語中樞的部位。

    公元1863年    馮特的《論人類和動物的心理學講演錄》出版;謝切諾夫的《腦的反射》出版,他用新的反射學說解釋各種心理現象。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汽车| 南华县| 墨竹工卡县| 合作市| 禹城市| 武乡县| 嘉峪关市| 兴国县| 金塔县| 安吉县| 璧山县| 宣武区| 新建县| 义乌市| 洪湖市| 旬邑县| 格尔木市| 巴马| 伊通| 新绛县| 昌图县| 额尔古纳市| 上虞市| 嘉义市| 台东县| 宁乡县| 昌乐县| 车致| 肥东县| 灵石县| 得荣县| 黄梅县| 南江县| 卢湾区| 花莲市| 清丰县| 正镶白旗| 温州市| 崇信县|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