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草廬前,有棵松樹。請問這句話有什么深意。” 看到這第一道考題,莊清北立刻站了起來,大聲說道:“你這是什么狗屁問題,就是草廬前有棵松樹罷了,只是作者單純的環境描寫,能有什么深意?” 講臺上蘇文目光環視一圈,笑問道:“你們都是這般想的?” 沒有人回話。 雖然大多數人心中都是這么想的,可是這里大部分人都是心思頗多之人,眼看蘇文出了這題,生怕其中有貓膩,哪里會輕易開口? 若是現在開口,一會被蘇文打臉,豈不是可笑,反正莊清北都站出來了,他們何必再做出頭鳥? 蘇文轉頭看向莊清北,說道:“你看看,其余人就不像你想的這么簡單。這是什么?這是圣賢之書,其中文章都是賢者所著,豈能如你這般淺薄?你連這第一句都沒理解明白,就妄稱熟讀五經六典?就會背個文章就號稱是有才之士?” 莊清北不服道:“那你說,到底有何深意!” 蘇文沉聲說道:“松樹者,高直也,從不彎曲,嚴寒之中,翠綠如春,象征著正直、堅強、樸素!作者分明是以松樹自比,遙相呼應,開篇便點明自己的志向,寧直不彎!你連這都看不出來,也敢說自己明了圣賢經義?” 莊清北聽得目瞪口呆。 是這么回事嗎? 不光是他,便是在場這些進士們,也從未聽過這般解釋。 都極為驚異,可是細細思索而來卻又仿佛真的有其道理。 只聽蘇文繼續說道:“如若不然,為何要說是松樹,為何不說草廬前有片綠地?有棵小草?有幾粒石子?這分明是陳師道以極為隱喻的手法,在開篇點題,說明自己的志向,若是這點東西都看不出來,只怕這圣賢書是白讀了,你問問你這些同僚!他們看沒看出來?” 他們哪里知道,蘇文這完全就是以文章本身意義強行反推解釋細化寫作手法。 不管怎么解釋,都能和原文遙相呼應,自然是看著有道理的。 蘇文這話一出,莊清北滿臉茫然的看向自己的同僚們。 只見不少人點頭贊嘆:“果然,蘇講師此話,與我不謀而合!” “嗯,確實如此,這篇文章開篇點題,以松自比,果然極妙!” “這第一題,確實簡單了些。” 蘇文掃過這些人,不禁心中暗笑! 要面子啊!真是要面子!誰也不肯承認自己讀書不精,有個臺階趕緊下! 若是這些人真的齊心協力跟他辯論,他未必能說過他們。 可是他們被這似是而非的解釋打動了,那可就真的是再無反抗的余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