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璋匆匆趕赴京城時,裴少夫人尚未下葬。他膝下兩子一女,向來將女兒視為掌上明珠,自裴少夫人遠嫁京城后,更是聚少離多,一年到頭,難見面幾回。 裴少夫人診出身孕時還曾修書回家,報了喜事。 誰知數(shù)月之后一封訃告,他千里趕來,卻已是陰陽相隔? 馮璋生得魁偉剛勁,在女兒靈前問了事情經(jīng)過,當即氣得臉色鐵青,一拳搗碎旁邊的木桌。裴家見了,也是又氣又愧,含恨不已——裴少夫人雖出身商戶,卻知書達理、性格溫柔可人,跟夫君感情深厚。她無緣無故被長公主那茶杯害得一尸兩命,嫡長孫都沒了,裴家豈能不傷悲? 只是死者為大,裴少夫人的事眾目睽睽,長公主親口承認,人證有了,物證也在,故未急著追究,先辦喪事。 待得喪期一過,裴家便寫了狀子遞到京兆衙門,要高陽長公主給個說法。 京兆尹哪敢接告高陽長公主的狀子?只拖著不辦。 因永昌帝沒開口,這案子也交不到錦衣司手里,裴家等了半月沒消息,氣怒之下,去長公主府理論,卻被豪奴趕出。 隨后,吏部員外郎裴簡拼著受罰,在朝會告御狀,提起此事。 裴家的事在京城早已傳得沸沸揚揚,長公主視人命如草芥,對裴家不聞不問,也是人所共見。朝堂上有耿直之臣看不過眼,進言勸諫,永昌帝當著眾臣下不來臺,只好隨便給個交代,讓長公主登門道歉、重金安撫,半個字也沒提讓京兆尹查案的事——顯然是早已從長公主嘴里知道了事情經(jīng)過。 隨后,永昌帝直接散了朝,又特地恩準裴簡兩個月休沐,連面也沒露。 高陽長公主驕橫慣了,從前哪怕縱容豪奴打死人也不當回事,這回更認定是裴家少夫人倒霉,與她無尤,哪會登門道歉?仍舊游玩高樂,對裴家的氣怒視而不見,對百姓的議論充耳不聞。 如此鬧到九月初也沒個結(jié)果,裴簡父子憤而辭官,永昌帝樂得清靜,當即準了。 馮璋在京城逗留月余,眼見皇帝昏聵、公主跋扈,女兒白送了性命也沒討到半點說法,便帶著裴家離開京城,同往楚州去了。 九月底時,楚州傳來急報,鹽商馮璋聚了兩千流民,砸了縣衙殺了縣令,公然造反。 …… 令容聽到這消息時,正在豐和堂里吃糕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