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鏟除軍戶制度-《逆流啟明》
第(1/3)頁
從延綏至寧夏,近兩千里的防線,各種的堡壘數不勝數,依托著長城,扎根北疆。
不可否認,在蒙古人勢力依舊殘存,并且時不時地詐尸時代,邊軍宛若大明的擎天之柱。
萬歷的三大征,所依靠的,就是邊軍。
同樣,蘚疥之疾的三大征,最后不得不依靠邊軍,這也同樣說明了大明的敗弱。
要知道,在明時,九邊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乃是遼東軍,東至鳳凰城,西至山海關,全長約兩千里。
軍隊最多時近二十萬人,最少的時候也有八萬。
就這樣,一步步地敗壞到如今境地,軍戶制度的崩壞功不可沒。
作為穿越者,朱誼汐當然明白軍戶崩塌的根本原因所在——土地制度。
所謂的軍戶制,不過是隋唐時期的均田制的變種,只是依附程度更強罷了。
先是內陸,再是沿海,最后是邊鎮,一點點的崩潰。
從倭寇到女真人的崛起,無不在說明這一點。
到了嘉靖年間,皇帝乃至于朝廷,徹底放棄了軍戶制。
或者說,軍田已然消耗殆盡,龐大的利益結合體——軍官、士紳,讓朝廷不敢妄動。
不得不從本就脆弱的財政收入中,不斷地增派軍餉,維持九邊局面,從而壓垮大明。
畢竟,理論上來說,從明初開始的分田,就宣告授田——打仗,這一項義務與責任形成,朝廷是不需要發軍餉的。
而軍餉從一開始的接濟,到順理成章,依賴成性,尤其是遼東軍,逐漸吸干了大明的血。
軍戶,完全成了毒瘤。
“既然發軍餉,我何不用募兵,何必再用軍戶?”
朱誼汐讀著關于邊軍的資料,不由得搖搖頭,毫不留情地說道:
“既然到了這一步,那些土地就不能再放任,收回來自然就水到渠成。”
除了土地因素,人口的限制,也是軍戶制度的惡心之處。
衛所制的存在,讓軍隊自成一體,其管轄的軍戶,無論人口的增減,都在軍戶土地內,不得離散。
換句話來說,明朝官方的統計人口,從來不會將軍戶放入其中,數百萬,甚至近千萬的軍戶,就這樣被忽略了。
所以,清朝人口的增多,并非是無緣無故的。
無論是土地,還是人力,都需要解放出來,從而緩解陜西的人口困境。
軍禍與瘟疫,已經讓陜西的人口接近崩潰。
想到清時陜西的回亂,朱誼汐就不由得心下一沉。
那時候的果,就是現在種下的因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商南县|
蓝山县|
手机|
太白县|
贡山|
孟村|
松潘县|
筠连县|
鄢陵县|
舟山市|
历史|
蒙阴县|
内丘县|
福安市|
大港区|
承德市|
平舆县|
红桥区|
舒兰市|
东安县|
绿春县|
依兰县|
会理县|
津南区|
三河市|
鹰潭市|
平舆县|
休宁县|
荥阳市|
象州县|
许昌县|
阿坝县|
陆河县|
阳山县|
利辛县|
全州县|
太和县|
神池县|
化隆|
买车|